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诊治-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辅导精华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诊治:
【详细解释】
病毒性肝炎是感染多种肝炎病毒所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范围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主要症状特点有乏力、发热。
黄疽、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胁痛、肝区疼痛、肝脏肿大和压痛等;重症肝炎则有明显出血倾向、肝萎缩、神经系统症状,甚至死亡。本病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根据临床还可分为急性肝炎(黄疸型、无黄疸型)、慢性肝炎(迁延性、活动性)、重症肝炎(暴发型、亚急型)和瘀胆型肝炎四种。病毒性肝炎属中医的“胁痛”、“黄疽”、“虚损”、“急黄”、“瘟黄”、“肝积”等范畴。
【病因发病机理】
本病病位在肝,与肝、胆、脾。胃、肾等脏腑有关。
外因为感受疫毒湿热之邪,内因为正气虚弱。急性肝炎以实证为主,主要是感受湿热邪毒,郁结脾胃,熏蒸肝胆,阻滞气机所致。慢性肝炎多虚实夹杂,主要是外邪留恋,肝脾不和,肝肾亏虚,脉络瘀阻所致。瘀胆型也是虚实夹杂,主要是湿热留恋,熏蒸肝胆,脾虚血瘀所致。重症肝炎病候危重,主要是疫毒炽盛,化火化燥,内陷营血,邪热内闭,元气欲脱所致。
【诊断要点】
1.急性肝炎可有乏力、发热、黄疽、纳呆、恶心、呕吐、胁痛、腹胀、肝区疼痛、肝肿大等。慢性肝炎为急性肝炎迁延不愈,病程超过半年,可有急性期的症状和体征,也可有脾肿大、肝掌、蜘蛛痣等,还可有肝外多器官损害,最多见为关节炎和慢性肾炎。重症肝炎起病急骤,黄疽迅速加深、明显出血倾向、肝萎缩、肝臭、嗜睡、抽搐、烦躁、谵妄、昏迷、尿少或尿闭等。
瘀胆型肝炎黄疸较重,并可有乏力、皮肤瘙痒、肝肿大、大便呈灰白色、消化系统症状较轻。
2.肝功能急性肝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持续增高,血清胆红素增高;慢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反复或持续异常、魔香草酚浊度、硫酸锌浊度等阳性。重症肝炎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清胆红素明显增高、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胆固醇降低、氮质血症等。瘀胆型肝炎直接胆红素偏高可持续数月或1年、血清碱性磷酸酶和γ一谷氨酰转移酶增高、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
3.血清免疫学检查肝炎特异性抗原抗体可诊断和区别各型肝炎。
4.肝穿刺发病机理检查对各型肝炎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对慢性肝炎的病原、病因、炎症情况、纤维化程度均可得到正确数据。
【辩证分型】
1.湿热蕴蒸症状: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纳呆厌油,恶心呕吐,胁痛腹胀,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肝脏肿大,触痛明显。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证候分析:湿热蕴蒸肝胆,可见身目俱黄、胁痛、肝脏肿大、触痛明显;热为阳邪,故黄色鲜明;热灼津液,故发热口渴;湿热蕴结中焦,运化失常,故有纳呆厌油;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腑气不通,故腹胀、大便秘结;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均为湿热蕴蒸肝胆之象。
2.脾虚湿阻症状:疲乏无力,肢体困倦,胁下隐痛,饮食减少,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腻,脉缓软。多见于慢性迁延性或活动性肝炎。
证候分析:脾主运化,主四肢肌肉,脾虚湿阻则疲乏无力、肢体困倦;湿阻气机可有胁下隐痛;脾虚湿阻,运化无权,则饮食减少、大便搪薄;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腻、脉缓软是脾虚湿阻之象。
3.肝脾不和症状:神情抑郁,胁肋胀满或疼痛,时喜太息,烦躁易怒,院痞腹胀,暧气纳呆,恶心呕吐,大便溏薄。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多见于急性无黄疽型肝炎或慢性迁延性肝炎复发。
征候分析:肝气郁结,故神情抑郁、胁肋胀满或疼痛、时喜太息;郁而化热,故烦躁易怒;肝脾不和,脾胃升降失常,可有脘痞腹胀、暖气纳呆、恶心呕吐。
大便溏薄;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为肝脾不和之象。
4.肝肾阴亏症状:右胁隐痛,形体消瘦,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双目花糊,牙宣鼻衄时作,口干唇燥,手足心热,面红潮热。舌红少苦,脉细数,多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证候分析:久病损伤肝阴,络脉失养,故有右胁隐痛、形体消瘦、双目花糊;日久及肾,可有腰膝酸软、眩晕耳鸣;肝肾阴虚,虚热内生,则口干唇燥、手足心热、面红潮热;舌红少苦、脉细是肝肾阴虚之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