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宁片治疗便秘与传说
胆宁片治疗便秘与传说:
胆宁片是由大黄、虎杖、青陈皮等组成的纯中药制剂,主要功效为疏肝利胆,清热通下。临床应用表明:该药具有明显的通便作用,这对缓解胆道的压力,减轻炎症极为有效。由此,许多人想到用此药的通便作用可用于治疗便秘。
究其组成,其中大黄含蒽醌和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等成分,具有温和刺激结肠粘膜功效,虎杖具有表热解毒、通腑作用。青皮及陈皮具有理气作用。这些药物结合便具有理气清热通便的作用。
另外,其中理气的药物显然具有增加结肠动力学的作用,而增加结肠动力学有助于排便。研究表明:用药前后大便次数显著增加,大便性状变软,部分变稀。这提示胆宁片可作为常规药物用于便秘的治疗(医考必过网搜集整理)。
另外,由于便秘是一慢性病,病人需要长期服药。因此,作为一个治疗便秘的药物,其安全性极为重要。使用的结果也表明:胆宁片对尿常规、血常规、大便常规、血清尿素氮、肌酐及胆红素等均无明显影响,因此,该药使用非常安全。
治疗方法:胆宁片,每日3次,每次3片。服用12周为一疗程。
胆宁片是由大黄、虎杖、青陈皮等组成的纯中药制剂,主要功效为疏肝利胆,清热通下。究其组成,其中大黄含蒽醌和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等成分,具有温和刺激结肠黏膜功效;虎杖具有表热解毒、通腑作用。青皮及陈皮具有理气作用。这些药物组合起来就有了理气清热通便的作用。另外,理气的药物有增加结肠动力学的作用,而增加结肠动力学有助于排便,用药前后大便次数显着增加,大便性状变软,部分变稀。这提示胆宁片可作为常规药物用于便秘的治疗。临床应用也证明:该药具有明显的通便作用,对缓解胆道的压力,减轻炎症极为有效。故胆宁片因治疗便秘效果显着,副作用少,使用安全而在临床广泛应用。
大黄的传说
谈到宫廷用药,人们总会想到人参、鹿茸、燕窝等高级补品,其实有一味人们熟知的泻下药也常被使用,它就是—大黄。
大黄在宫廷中的使用历史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有一位叫姚僧坦的名医,用单味大黄治好了梁元帝的心腹疾。在清宫医案中,大黄应用之广泛,炮制方法之讲究,剂量之斟酌,用法之多样,配伍之精当,堪称之最。从宫廷处方的档案证实,宫中上至皇帝、太后,下至宫女、太监,不论是花甲老人还是垂髫小儿,凡有里滞内存(积食),或实火血热,或瘀滞经闭等症状,御医在处方时常将大黄作为重要的药物。
据统计,大黄在清宫用药中列第8-10位,仅次于蜂蜜、灯心草、麦冬、神曲、山楂、麦芽、薄荷等药,成为一味“出将入相”的良药。
御医每为皇后、嫔妃、宫女治疗月经、月经衍期等,所开处方药中常用大黄。慈禧常服的“通经甘露丸”也有熟大黄成分。光绪33年,慈禧太后已经年逾古稀,御医们仍照用大黄不误。在清宫医案的脉案医方中,还记载清朝末代皇帝溥仪6岁时因病噩用过大黄;道光皇帝的七公主,5岁时发高烧血热未清,处方中的大黄用量竟达一两;光绪帝因患眩晕,御医张仲元以宣郁化滞之法医治,并用元明粉一钱(后煎),酒炙大黄一钱五分为引。
人们常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剂量大小应依症施量,因人因症而不同。许多人只知道大黄具有泻下作用,其实用量得当,大黄还可以起到补益作用。我国古代名医张子和就曾说过:“阴虚则补之以大黄(医考必过网搜集整理)。”
虎杖传说
虎杖又名大虫杖、苦杖、花斑竹、酸筒杆、酸桶笋、酸汤梗等,它以根茎入药,是壮族民间常用药。传统医学认为,虎杖性味苦、平,有祛风、利湿、破淤、通经的功用。壮族药方歌中有“黄连虎杖无娘藤,姜黄黄藤田基黄,清热解毒消炎好,服药数天即退黄”的说法。关于虎杖名称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一些趣闻和传说。
虎杖的趣闻
鄞县(位于浙江)一位武尉叫耿梦得的,他的老婆患病,患的是“砂石淋”,小便刺痛,尿中有“砂石”,往小便盆小便时,砂石下落,剥剥有声。其实,这病就是尿路结石,中医称为“砂淋”、“淋证”“石淋”、“血淋”、“腰痛”、“肾积”……这位耿梦得的老婆用尽各种药方都不见效,偶然间,见到了一个药方子:将虎杖根拿来洗干净,捣碎,得一合(一升的十分之一左右),加入水五杯,煎成一杯,除去渣滓,然后放入少量的麝香、乳香一起研调,喝下,可治。一个晚上,病愈!
虎杖的传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