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孟河街上的树德堂药号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7-05-26 14:03
孟河医派是300多年来逐渐形成的江苏医家一大流派,在19世纪成为中医药学继温病派后的一支新军,业绩彪炳。成就一

孟河医派是300多年来逐渐形成的江苏医家一大流派,在19世纪成为中医药学继温病派后的一支新军,业绩彪炳。成就一门医派,走出6位御医(含征君),堪称中国医坛上的奇迹。据史料记载:“小小孟河镇江船如织,求医者络绎不绝,摇橹之声连绵数十里。”足见当时医药之繁盛。费、马、巢、丁四大家中,唯有巢渭芳前后四代均在孟河行医,为孟河医生留居本地之佼佼者。

原来孟河古镇是个有着三百多户人家的小镇,名家云集。孟河镇在孟河四大家以及法家、沙家、朱家等的影响下以医带药,前后开起了二十余家中药房,孟河城内自小南门至文武桥一千米左右,中药店铺琳琅满目。分别是百年老字号:树德堂(马生宝开设)费德堂(清代开设费家药店)大生堂、天生堂(清代开设巢家药店)天德堂、天宝堂、同德堂、保和堂、保济堂、灵济堂等,孟河城外再向北门外至城北操场分别是益生堂(清朝末年费保堂开)佑生堂、仁济堂、庆裕堂、泰山堂(扬中人开设)等等中药店铺,孟河中医药之盛可见一斑。

现在的孟河老镇上仍有七八家药店,其中保留中药房的还有五六家之多。树德堂药号是由马生宝个人投资500元大洋,在清代道光时期开设的。刚开始药店规模不大,有明清建筑风格的3开间营业门面大楼房,楼上药店职工住宿和做药房仓库,楼后中间一个大明堂,还有一口水井,后面6间厢房用来做伙房和制作与加工成药。店堂内的柜台是大理石柜面,药柜与柜台之间铺着木地板,楼下厅堂中每天有马姓坐堂郎中两位,轮流给病人就诊看病,还有五六名撮药大师傅,两三名制药师傅,学徒三四名,杂役一两个。制作成药容器与制药工具应有尽有,还有煎熬中药膏方器具等等。那时候孟河街上还没有西医西药,全部都是中草药店。

据1985年出版的《武进县卫生志》介绍和概念详解,1948年本县中药业概况表中记载,树德堂药号的店主是吕春生,地址在孟城镇城内。

常州孟河医派传承学会林云鹏回忆:“1956年公私合营,天生堂、泰山堂、益生堂并入树德堂……一直到‘文革’后改革前,都只有一家树德堂国营中药铺,后来改名叫中诚药店。”2000年中诚药店转制后,更名为中诚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孟城店。在中诚大药房孟城店内,仍保存着三块历史“文物”,一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思补山人撰写的“树德堂赋” 匾额,距今已有112年,二是当时地方名绅赠送的“沐树德道地药材”匾额,三是病家所赠送的“益寿延年”匾额。

《树德堂赋》匾额尤其珍贵,乃是镇店之宝,记录着药号名称由来和职业操守,主要内容是:“上古医家医药相连,即国初之诸名医漠不关心注意于药性之中,必躬亲其事而后已。故灵胎有兰亭局之设,天士有炼丹房之名。仆有鉴于斯,此树德堂药号之设所由起也。至采药必期道地,修合必欲精良。庶几投剂辄效,立起沉疴,俾不愧树德之名云耳。”用当今话来讲就是:“古代医家一直认为医药是相连的,就在清代之初,诸位名医没有不关心和重视中药的,做到事必躬亲。所以名医徐灵胎设立了兰亭药局,温病学家叶天士设置了炼丹房。我有鉴于这些原因,认识到树德堂药号之开设的由来啊!所以采收药材必须道地,药材的炮制方法必须精良。这样,才能够让药剂服用后就有疗效,沉重的疾病也会立即康复。只有如此,才能不愧对树德堂的名誉啊!”

“沐树德道地药材”七个字是对树德堂药号的褒奖,有两层意思:“沐树德”是指沐育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而“道地药材” 是指药材质量,道地纯正。可谓全面概括,言词恳切。

我国老字号的中医药店,多以“堂”相称,诸如北京的“同仁堂”,天津的“达仁堂”,杭州的“胡庆余堂”,至今仍然名扬海内外。“堂”起源于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疫疠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他反封建官吏的官老爷作风,对前来求医者总是热情接待,细心诊治,从不拒绝。开始他是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在后堂给人治病的。后来干脆把诊所搬到了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他这一举动,被传为千古佳话。后来,人民为了纪念张仲景,便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这些医生也把自己开设的药店取名为某某堂药店,这就是中医药店称“堂”的来历。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