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饮食失宜是什么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6-01-08 15:09
饮食是人赖以生存和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它不仅能提供给人以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维持人体新陈代谢,促进人体

饮食是人赖以生存和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它不仅能提供给人以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维持人体新陈代谢,促进人体生长发育,而且,合理地运用饮食治疗、饮食调养还可以影响发病机理变化过程,具有防病治病及保健的作用。但是,饮食失宜,如饥饱失常、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等,又可成为病因,导致疾病发生。张仲景《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说:“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即体现了中医学关于饮食和人体关系的宜与忌、害与利的辩证观。

饮食是人赖以生存和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它不仅能提供给人以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维持人体新陈代谢,促进人体生长发育,而且,合理地运用饮食治疗、饮食调养还可以影响发病机理变化过程,具有防病治病及保健的作用。但是,饮食失宜,如饥饱失常、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等,又可成为病因,导致疾病发生。张仲景《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说:“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即体现了中医学关于饮食和人体关系的宜与忌、害与利的辩证观。

(一)饮食不节

良好的饮食习惯,应以适量定时为度。若饮食过饥、过饱,或饮食失时,皆为饮食不节。“节”,即节制,含有定量、定时之意。

1.过饥

过饥,是指平素摄食量明显不足,多见于因故缺乏食源,因病进食障碍或不恰当的有意识限制饮食等原因。由于摄食不足,缺乏必需的营养供应,气血生化乏源,一方面使全身气血虚弱,脏腑功能减退,临床表现及体征的识别为面色不华,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眩晕,自汗,消瘦等症状;另一方面使人体正气不足,抗病能力减弱,导致病邪入侵而继发多种病症。李东垣《脾胃论》说:“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另外,有意抑制食欲,还可导致厌食等较为顽固的心身疾病。

2.过饱

过饱,是指长期饮食过量,或暴饮暴食,或中虚脾弱而强食,超过了脾胃的受纳运化能力,以致脾胃难于消化转输而致病。过饱首先损伤脾胃,形成积食内停,临床可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呕吐,泄泻等症。故《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其次,若食滞日久,则可郁而化热,聚湿生痰,变生他证。婴幼儿脾胃功能尚未健全,较成人更易伤食致病。若食滞日久,长期营养不良,食与热互结,则可酿成疳积,表现为面黄肌瘦,脘腹胀满,手足心热,心烦易哭等。成人如果饮食过量,常可阻碍肠道经脉气血运行,发生下痢、便血、痔疮等。《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消化不良饮食积滞,还可导致夜卧不安,如《诸病源候论》说:“夫食过于饱,则脾不能磨消,令气急烦闷,睡卧不安。”此外,在疾病过程中,饮食过量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尚可加重原有病情,或导致余邪复起,旧病复发。

3.食无定时

饮食不仅需要定量,也应定时。因为饮食物下咽后,须经过胃的受纳腐熟,脾的运化转输,小肠的泌别清浊及大肠的传导排泄等。在这一过程中,胃肠虚实更替,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因此,按固定时间有规律地进食,可以保证胃之腐熟、脾之运化有节奏地进行,水谷精微化生有序,按照机体不同的生理需求,有条不紊地输布全身。若饮食时间失宜,进食顺序颠倒,也会损伤脾胃,有害健康,导致食积、腹胀、腹痛、呃逆、呕吐、泄泻等疾患。故孙思邈《千金要方》说:“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医考网搜集整理)。”

(二)饮食不洁

饮食不洁,是指食用了不清洁,或陈腐变质,或有毒的食物,导致疾病的发生。饮食不洁,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出现吐泻、腹痛、胃肠功能紊乱等;或引起某些传染病,如霍乱、痢疾、肠伤寒、肝炎等;还可引起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等,临床表现及体征的识别为腹痛、面黄肌瘦等。若进食腐败变质有毒食物,可致食物中毒,常见腹痛、吐泻,重者可出现昏迷或死亡。此外,尚有化学毒物,如农药污染或在食品加工中使用了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亦会使人中毒。

相关资讯
医考会员培训注册
医学教育网网上辅导保过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