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汤为主治疗神经系顽症举隅
1.1 腹型癫痫:患者,男,10岁,1996-10-23就诊,发作性上腹部疼痛2 a,伴恶心、呕吐、腹泻。多在夜间发作,每次持续10 min左右。发病间隔时间10~30 d不等,无明确诱因可寻,舌苔薄白腻,脉细滑。上消化道钡餐、胃镜、B超(肝、胆、脾、胰)及肝功能、血常规等检查无异常发现。脑电图异常(棘慢复合波)。临床诊断为“腹型癫痫”。处方:杭白芍30 g,炙甘草9 g,茯苓12 g,干姜5 g,生半夏9 g.1剂/ d,水煎,两次分服。加服蝎蜈片(上海龙华医院制,全蝎∶蜈蚣=1∶1,每片内含生药0.3 g)2片/次,2次/d.服药2个月后未见再发。守方治疗,1 a后复查脑电图已基本正常。嘱其将上药煎方制成丸剂,加蝎蜈片,再服1 a,以巩固疗效。
1.2 面肌抽搐:患者,女,70岁,1996-11-29就诊。左侧眼角、口角肌群阵发性抽搐3月余,日作数十次,每次持续数秒钟不等,遇疲劳、精神紧张则易发作。舌苔薄白,脉细弦。口服卡马西平及针灸治疗无效。颅神经及脑电图检查无异常发现。处方:杭白芍45 g,炙甘草、山萸肉、川石斛各10 g,白附子、炙僵蚕各9 g.煎服法同前。另服蝎蜈片4片/次,2次/d.1周后面肌抽搐全部消失。1 a后因劳累再作,原法继服,并采用减量长疗程巩固治疗,迄今未再复发。
1.3 痉挛性斜颈:患者,女,50岁,1995-03-20就诊。头颈强直性、痉挛性单方向旋转6个月,10~15 r/min,几无休止。遇精神紧张、冷热刺激等因素症状加重,入睡后方能完全停止。两侧颈部肌肉及胸锁乳突肌痉挛,无明显压痛点,无锥体束征。无神经系统既往病史。颈椎(正、侧、斜位)X片、脑电图、头颅CT无异常。舌苔薄白,脉弦细。处方:杭白芍45 g,炙甘草、当归、生南星各15 g,生地20 g,葛根12 g,炙僵蚕、干地龙各10 g.煎服法同前。加服蝎蜈片4片/次,2次/d.15 d后复诊,症情依旧。上方杭白芍加至90 g,加赤芍30 g,他药不变。3个月后扭转基本得以控制,但仍有颈部肌肉强硬仍有,遂以二诊原方(白芍减至45 g)改制成丸药,并配合推拿,以巩固疗效。
2 体会
芍药甘草汤为《伤寒论》方,方中白芍苦酸微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炙甘草甘平,和中缓急止痛。一酸一甘,共成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之良方,用治阴(血)虚不能濡养筋脉、筋脉挛急疼痛。我们将其用治神经系统顽症,辨之得当,每获良效。体会有四:
2.1 凡有抽搐(1.2)、痉挛(1.3)、摇动、挛痛(1.1)等肝风症状,辨证为阴(血)虚所致或夹有阴(血)虚,即可使用。
2.2 重其剂量,方能获效。仲景原方为芍药、甘草各四两。我们一般白芍用30 g以上,多至90 g(1.3),炙甘草用9~15 g,即两者之比为3~4∶1.
2.3 如阴虚兼瘀滞,芍药可变通为白芍、赤芍同用,以提高疗效(1.3)。
2.4 神经系顽症宜加用虫类药,如全蝎、蜈蚣、僵蚕、地龙等。虫类药擅长熄风解痉、穿筋剔邪、开瘀解毒,又防前者之腻滞;芍药、甘草养血滋阴,可制后者之燥烈。配伍治疗可相辅相制,不仅提高疗效,并大大减少了副作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