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劳病;中医药疗法;男以补气为主;女以补血为主
关键词:肝气郁结证;疏肝法;临床应用▲
肝气郁结证是肝失疏泄、气机失调所表现的最常见证候。多由情志长期抑郁或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发病,亦有因其它病邪的侵袭而诱发者。患病后由于气机失调、气郁气滞,又会影响到情志,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肝气郁结证以气郁、气滞为特点,临床导致的发病机理病证较多,加之人体的禀赋有“偏寒、偏热、偏虚、偏实”的倾向和某一脏腑在发生病变后极易影响其它脏腑,甚至导致整个机体气血紊乱等发病机理变化。疏肝法具有调畅气机、疏理气血、开郁散结等功能。故临床以其为基础治疗肝气郁结,并因证而设“疏肝化瘀”、“疏肝散寒”、“疏肝散结”等多种治法。
1 疏肝化瘀法适应症候:精神抑郁,情绪急躁,胸胁疼痛胀满,或体表有瘀点瘀斑,或月经质稠色暗成块,或胸胁遭受外力损伤而致的呼吸受限及活动艰难,或见舌质紫暗。
选用方药: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化裁: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当归、川芎、熟地、桃仁、红花。
案例:陶某,女,69岁。素有肝气郁结证,又因不慎跌仆伤及左胁。X线检查报告为“左胁第十肋撕裂性骨折”。初诊:左胁伤处有一鸡蛋大血肿,服云南白药未见效果,逐渐发展至呼吸受限,咳嗽时伤处剧痛难忍,即作胸胁处包扎,并服疏肝化瘀煎剂,药用:柴胡、桔梗、杏仁、瓜蒌、川芎、桃仁、玄胡、穿山甲各10g,枳壳、赤芍各15g,大黄8g,红花6g.服药10剂后,呼吸受限缓解,但咳嗽时伤处仍疼痛,活动受限。守上方再进3剂,伤处疼痛减轻,活动时疼痛能忍受,要求停药。再予饮食调理两月遂愈(医学网搜集整理)。
按:上案说明在肝郁证中,若兼有瘀滞者,应考虑在疏肝中兼化瘀通络。中医认为:“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气滞则血瘀”。故治血必先治气,治气必须治血,如此方可相得益彰。
2 疏肝散寒法适应症候:阴囊阴冷硬胀,无红肿,睾痛连及小腹,喜热熨,舌苔白,脉沉迟。
选用方药:椒桂汤加味。
案例:张某,男,36岁。患疝气病20余年,每年冬至后常因寒而诱发,并有慢性腹泻史。初诊:睾丸肿硬疼痛,连及小腹,晨起较轻,午后转重,四肢不温,尿有余沥,脉细弱,舌淡白。即按肝郁寒结辨治,予以疏肝散寒,佐以温肾立法,药用:柴胡、青皮、橘核、小茴、乌药、玄胡、甘草各10g,吴茱萸5g,肉桂3g.5剂后睾丸胀感觉减轻,疼痛明显缓解,但阴囊按之仍硬,夜尿频。上方加益智仁10g,再进5剂后,睾痛消失。但仍有轻度作胀,稍软,继上方4剂,后未复发。
按:肝失疏泄,气不调畅,郁滞日久,形成肝火。此在肝郁证中较为多见。但本证属肝郁寒结证。寒性凝滞,寒主收引,寒邪犯人,易致经脉气血为寒邪所凝结阻滞,不通则痛。故本案治疗采用疏肝散寒,佐以温肾阳立法,获得满意疗效。
3 疏肝散结法适应症候:情志易紧张、抑郁,颈、胁肋、乳房、小腹疼痛作胀,固定不移,或生肿块。
选用方药:四逆散合消瘰丸加味:柴胡、当归、青皮、佛手、香附、枳壳、赤芍、贝母、瓜蒌、牡蛎、甘草、法半夏。
案例:廖某,女,60岁。有神经衰弱及萎缩性胃炎病史。
初诊:诉情绪抑郁不舒,易激动,颈前左侧发现圆滑性结块,吞咽时可上下移动,无疼痛,声音嘶哑,兼见眼突,脉数,舌苔较厚,辨属“肉瘿”。治拟舒肝解郁、理气化痰、软坚散结,药用:柴胡、甘草、昆布、瓜蒌、法半夏、川贝母、青皮各10g,白芍30g,枳壳、牡蛎各15g,夏枯草20g.服上方7剂后,出声嘶哑好转,但颈部结块未消,再守原方化裁,前后服药百剂,终致病愈。
按:此案说明肝郁证发展可致气滞痰凝,气滞津停而痰生,痰与气结,积聚颈部则为瘿瘤。治疗上坚持舒肝解郁、理气化痰、软坚散结并用,可收一定效果。■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