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辨证治疗慢性咽炎的实例
针药并用辨证治疗慢性咽炎的实例:
笔者在近5年的临床观察治疗慢性咽炎过程中,运用针灸配合中药丸剂辨证治疗该病,疗效肯定,复发率降低,现介绍和概念详解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共100例,其中男31例,女69例;年龄20~63岁,其中20~30岁39例,31~63岁61例;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5年;证属阴虚火炎型49例,痰阻血瘀型27例,阴虚津枯型24例;伴慢性鼻炎者65例,伴慢性气管炎者30例;扁桃体摘除术后引起的慢性咽炎10例;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咽炎15例。
治疗方法
针灸方法:主穴:廉泉、列缺、照海、三阴交、合谷。
配穴:阴虚火炎型配复溜、太溪;痰阻血瘀型配足三里、血海;阴虚津枯型配阴陵泉、太溪;对增厚的咽峡部进行点刺放血;伴慢性鼻炎者配迎香、印堂。以上穴位除任督二经穴外,均取双侧,针刺用补法,中度刺激,每日1次,每次留针40min,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3天。
中药丸剂服用方法:每种证型均服养阴清肺丸,每次1丸,每日2~3次,含服。阴虚火炎型配知柏地黄丸,每次1丸,每日1~2次,口服;痰阻血瘀型配消瘰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阴虚津枯型配生脉饮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次,口服。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咽部症状消失,咽部检查黏膜光滑湿润,不充血,为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咽部检查黏膜光滑湿润,不充血,咽后壁有散在淋巴滤泡或无增生,为好转;咽部症状不减轻,咽部检查黏膜光滑,仍有轻度充血、干燥,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为无效。
经过1~3个疗程治疗,显效60例,占60%;好转32例,占32%;无效8例,占8%.总有效率为92%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
针灸后有效者即刻感到咽部有轻松、湿润感,讲话语言清亮,尤其是咽部干疼、异物感及扁桃体术后咽部干燥、慢性气管炎、日久干咳最为明显。平素把养阴清肺丸作为含片含服,增加疗效,作用持久。
典型病例
患者,女,50岁。该患因咽干、疼、痒,咽部如有异物感,时常干咳2年,加重1周,于2006年6月10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年前因感冒后出现咽部不适,后经中西医药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时轻时重。近1周因讲课,病情再次加重,伴午后潮热,腰膝酸软,欲饮水而量不多,舌红少苔,脉细数。查:咽部黏膜呈暗红色,小血管扩张,咽后壁可见散在淋巴滤泡。诊断为慢性咽炎,属阴虚火炎型。治则:滋阴降火、利咽。治疗:针刺廉泉、合谷、列缺、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照海。针法用补法。嘱其早、中、晚各含服养阴清肺丸1丸,夜间加服知柏地黄丸1丸。患者第一次针刺后即感咽部轻松、湿润感,经3个疗程的治疗后,症状、阳性体征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体会
慢性咽炎属中医的“喉风”、“虚火喉痹”及“梅核气”的范畴。历代医家有较多的发挥,对其病因病机从不同方面作了探讨,归纳为痰热、虚火、津不上承等。如《丹溪心法》认为:“喉痹大概多是痰热。”《景岳全书·咽喉》云:“格阴喉痹,由火不归元,则元根之火客于咽喉而热,其热则上热下寒,全非火证。”《喉科心法》认为系“肾火真阴亏损故也”。针灸方中应用八脉穴之一的列缺、照海,其中列缺为肺经络穴,在手腕上,通于任脉;照海为肾经腧穴,位于足部,通于阴跷。肺经与肾经,任脉与阴跷,皆循咽喉,故临床所见之咽痛、咽干,取此二穴相配使用,有清金壮水之功,能起较好疗效。阴虚而火旺,虚火上炎,熏燎咽喉,故用太溪、三阴交、阴陵泉以滋阴;用复溜起到“引火归元”之功;用足三里健脾,增强机体免疫力;病久则气滞血瘀痰凝,配血海、足三里或局部点刺放血以活血化瘀散结。中医治疗慢性咽炎用药,主张以饮茶的方式慢饮、含化,这样使药物能充分作用于咽喉,采用茶剂型给药,从而起到局部与全身治疗的双重作用,用以治疗慢性咽炎及干燥性咽炎效果最好。基于这种治疗思维,我用随处都可买到的养阴清肺丸(由麦门冬、生地黄、玄参、白芍、甘草、生石膏、薄荷等组成)作含片含服代替普通含片,既能起到普通含片润喉之功,又因其所含药物成分从而起到养阴润喉、利咽的治疗作用,达到局部与全身治疗的有机结合。
针药有机结合治疗慢性咽炎疗效肯定,复发率降低,既避免了因长期服用抗生素治疗引起的各种副作用,也避免了因长期服用汤剂所带来的煎煮麻烦。此法实用而有效,值得推广。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