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公藤与抗组胺药联用治疗类固醇依赖性皮炎
论雷公藤与抗组胺药联用治疗类固醇依赖性皮炎:
笔者近年来采用雷公藤浸膏片与抗组胺药治疗颜面部类固醇依赖性皮炎5例,收到满意效果(国家医学考试网搜集整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例均为20~30岁年龄段女性。病程最长者3年,最短者半年。发病前均曾将“肤轻松霜”或“皮炎平霜”当作化妆品使用。使用时间最长者约半年,最短者不足1个月。
5例患者面部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明显,面部潮红,情绪激动或进热食时尤为明显。面部起红色粟粒大小之丘疹或水肿性红斑。自觉瘙痒明显,部分患者有灼痛感。外用类固醇制剂后,面部丘疹和红斑消退,潮红减轻,不痒,停用后上述症状复发。使用类固醇制剂的时间越长,面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及丘疹红斑等症状越明显,间隔期也渐次缩短,甚者头日晚未用药翌晨面部即痒,并出现水肿性红斑和丘疹。
2 治疗方法
口服雷公藤浸膏片(上海中药制药二厂生产),2次/d,每次4片。同时口服特非拉丁片或扑尔敏片,均为常规用量。局部禁用任何含类固醇的制剂。必要时外用润肤保湿类护肤品。
病情控制后每隔7~14天减药量1次。雷公藤浸膏片每次减2片,特非拉丁及扑尔敏每次减半片~1片。每次减量后观察3日,如有丘疹及红斑发生,面部有痒感者,即恢复减量前的最后用量,至病情控制后再行减量。
3 治疗结果
5例全部治愈:面部红色丘疹或水肿性红斑均消退,痒消,潮红消退。毛细血管扩张及皮肤萎缩改善。停药后观察1个月未复发。1例出现月经周期延长,停药后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未发现其它明显的副作用。
4 典型病例
王某,女,26岁,1997年10月2日初诊。面部瘙痒,灼热,起水肿性红斑、丘疹,反复发作3年。自诉3年前为使皮肤细腻白嫩用肤轻松霜擦面部半年后,即感面部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面部潮红。停用肤轻松霜后面部出现红色粟粒大丘疹和水肿性红斑,瘙痒,逐日加重。再用肤轻松霜外搽2~3日上述症状消失。此后凡停用肤轻松霜外搽即复发,复用即愈。如此反复3年。多方治疗无效。
给予雷公藤浸膏片口服,2次/d,每次4片。同时口服特非拉丁片,2次/d,每次60mg.服药期间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仅在局部皮肤感干燥不适时,外搽润肤霜。治疗初1~4天皮损逐渐加重,至第5天开始好转,红斑渐退,痒止,丘疹消失。半个月后除面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仍明显外,余无明显异常。即将雷公藤浸膏片和特非拉丁片的用量各减去一半。续治3日后面部复感瘙痒,出现少许红色丘疹和水肿性红斑,上述两药即恢复原用量。约3~4天后丘疹、红斑消失,瘙痒止。此后即每2周减雷公藤浸膏片2片,减特非拉丁片半片。中途自行停服特非拉丁片,单用雷公藤浸膏片,面部又有少许丘疹、红斑,并有轻微痒感。加服后上述症状消失。半年后全部药物撤除,观察1个月面部皮损未再现,毛细血管扩张及皮肤萎缩明显改善。治疗期间,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减少,行经时间缩短,停药后恢复正常。余无其它不良反应。
5 讨论
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适用于许多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病。近年来,随着皮质类固醇制剂在皮肤科的广泛应用,它的副作用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如局部长期使用后引起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和持久性红斑。国外曾有人指出:氟化的皮质类固醇制剂于颜面部应用超过数周或数月即可发生上述反应。近10年来国内亦有人报道:因局部滥用而引起对类固醇依赖的皮炎,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本组病例发病前均有数周至数月的用药史。除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及面部潮红外,尚有面部出现粟粒大小之红色丘疹或水肿性红斑,以及瘙痒、灼热等症状。内服抗组胺药及外用其它药物均无效,使用类固醇制剂治疗有效,一旦停药,上述症状复现,显示出对类固醇激素的依赖性。目前对此类因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而引起的皮炎,查阅资料,无公认的统一病名,故笔者暂称之为类固醇依赖性皮炎。
近年来有关雷公藤的研究表明,该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以及类似激素样的抗炎、抗过敏作用,但无激素的副作用及停药后亦无反跳现象。因此应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病情得到控制后,雷公藤浸膏片不能突然停药亦不能减量过快,否则可出现病情反复,出现这一现象的机理尚不清,似与雷公藤的研究结论不符。同时,如单用雷公藤浸膏片而停用抗组胺药,效果亦受影响。故雷公藤与抗组胺药联合运用治疗此病的原理,尚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