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浅谈百日咳痉咳期的治疗体会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6-02-06 15:16
浅谈百日咳痉咳期的治疗体会:百日咳为小儿常见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医考网搜集整理)。本病初期常伴有外感症

浅谈百日咳痉咳期的治疗体会:

百日咳为小儿常见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医考网搜集整理)。本病初期常伴有外感症状,但咳嗽尤为突出,并多干咳、呛咳,夜间尤甚,结合患儿的接触史,有无免疫接种史等流行病学特点,必要时查血,帮助诊断。但门诊患儿,往往一时难于确诊或漏诊,仅作一般外感咳嗽辨证施治,难于控制而发展为中期——痉咳期。笔者运用中药对本病痉咳期辨证施治,疗效颇佳,谨介绍和概念详解于下。

中医辨证法

1.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法:治以清热止咳汤(自拟方):银花12~16g,连翘12~16g,黄连6g,百部15g,杏仁6~9g,紫菀9g,枇杷叶9~12g,甘草6g,贝母15~21g.适用于痉咳开始后一个月以内。若呕吐加竹茹9~12g,炙复花6g;咳痰不利加冬花9~12g,瓜蒌壳9~12g;面部浮肿加桑白皮12~15g;痰多加胆南星3~6g.上方水煎三次和匀,分4~6次服,1天1剂,连服7~12天。有条件时可作成糖浆更佳。

2.润肺祛谈止咳法:治以润肺止咳汤(自拟方):天冬12~15g,麦冬12~15g,百部15g,杏仁6~9g,紫菀9g,枇杷叶9~12g,甘草6g,贝母15~21g.适用于痉咳期的一个月以后。随证加减及服用同上。如热症未尽者可加黄连6g.

病案举例

病案1:王某,男,5岁半,住乌鲁木齐县青湖村。咳嗽半月,加重1周,于1996年12月10日就诊。患儿于半月前发烧,2日余而退,咳嗽,吐白稠痰。近1周来咳嗽加剧为典型痉咳,咳时面红耳赤,弓腰曲背,涕泪交流,甚则呕吐,日轻夜重,面目浮肿,纳少,神乏,曾服中西药未效。诊查:脉滑数,舌质略红,苔白,咽部未充血,舌系溃疡。查血:WBC 14×109/L,其中N 34%,L 64%,E 2%.临床诊断:百日咳。辨证为肺热型,治则: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处方:清热止咳汤加炙复花:银花藤30g,连翘21g,黄连叶15g,杏仁4.5g,紫菀12g,枇杷叶12g,炙复花6g,甘草3g,百部15g,贝母21g.2剂。二诊痉咳明显减轻,咳嗽痰多,偶有呕吐。上方加南星6g,竹茹9g,2剂。三诊呕吐止,微咳。继服上方二剂而痊愈。

病案2:张某,女,3岁,住乌鲁木齐县达坂城镇。咳嗽一个月,于1996年2月15日就诊。患儿一个半月前因感冒发烧、咳嗽,经治疗烧退而咳不止,1周后加剧,呈阵发性痉咳,每次连咳十几声至二十声左右,咳时面红耳赤,弓腰曲背,涕泪交流,回声如鸡呜,以致咳而吐出痰诞及食物才停止。日轻夜重。最初昼夜阵咳十几次,以后曾至二十余次,最近咳时衄血,口渴喜饮,二便如常。患儿有密切接触史,曾服中药、鸡苦胆(十余枚)、止咳糖浆等均无效。诊查:形体较瘦,面部浮肿,双眼眶青紫瘀血,鼻孔有血痕,脉细滑,舌质略红,苔少略燥,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查血:WBC 23.4×109/L,N 30%,L 67%,E 3%.诊断:百日咳。辨证为肺燥余热未尽。治则:润肺清热,祛痰镇咳,佐以止血。处方:润肺止咳汤加减:天冬12g,麦冬12g,黄连6g,百部15g,杏仁9g,紫菀9g,枇杷叶12g,白茅根30g,仙鹤草12g,桑白皮12g,竹茹12g,甘草3g,贝母15g.嘱其连服4剂。二诊,服药后阵咳由二十余次减为十余次,第5天减为几次,每次只咳几声到十余声,不呕吐,不流鼻血。现在只早晚轻微咳嗽,面部浮肿也不明显,眼眶瘀血渐消散。仍本前法,处方:天冬12g,麦冬12g,百部15g,紫菀9g,杏仁9g,枇杷叶12g,甘草3g,贝母15g.4剂。随访服4剂后,咳嗽停止,再未服药,病愈。

体会

1.本病为时行疫疠之气所致,故属温疫范围,亦称“疫咳”以区别一般六淫咳嗽诸症。这种疫疠之气,由口鼻入肺脏,热灼肺津而成痰,痰阻气道,肺失清肃,气机不利,上逆为咳。因痰热伏于肺脏与气道深部,不易咳出,火热同气,火性上炎急迫,故为阵发性痉咳,甚至引动胃气上逆,以致发生呕吐。初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如不并发他疾,痉咳期不显发热(体温不高),但往往口渴喜饮,脉滑数,舌质红,苔白或黄,证明热邪逐渐深入。热邪久稽可以化火化燥,伤及肺络,痉咳也可以损络,故而咯血、衄血。如热毒窜犯心包入脑,可致昏迷、抽风、高热之候。笔者认为本病的病性属热,夹有疠气,痰是“热毒的发病机理产物”,故痉咳期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主,祛痰止咳为辅,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至于痉咳期的后阶段,突出的是燥热,当以润燥为主,辅以祛痰止咳,但如热症未尽,仍可用清热之剂。

2.天冬、麦冬等润肺之品是否可以生痰滞痰?根据临床实践,没有这种副作用,因为本病的痰是热痰,润燥药不但不滞,而且有涤痰——能使痰液变稀薄的作用,使之易于咳出。

3.自拟二个处方,通过临床使用观察,确有较好的疗效,故而总结点滴临床经验,以供同道继续验证于临床。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