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现代化的先验批判(2)
先验批判是主体运用其先验认知图式于感性对象,把各种杂乱无章的感觉经验组织、整合、建构为新概念的过程,是对主体认知图式的一种批判审查,它要解答的是,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先验条件,人类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中医学的先验批判是指从中医学术研究和现代化工作的逻辑起点出发,清理大脑,清理中医学人用来整理外部经验的主体图式,反省中医学人表达与再现中医自身的深层话语结构,审查中医现代化所依据的内在观念。
因此,中医学的先验批判就是清理各种陈旧的思想观念和非法的认识论模式,打通在主体思维结构存在的各种观念的意识的“死结”,抛弃已经证明是无用功的研究模式,如上面提到的盲人摸象、牵强附会、同义反复和皮里春秋等模式,为中医现代化提供一种清晰而敏锐的逻辑武器、一种理性而规范的思路方法,去实现中医学的理性创新。
中医理论创新本质上是一种理性的再生产机制,它的框架结构不仅决定着人们如何整理感性经验,也决定了人们可以整理出何种具体的理论形态。在这个意义上,理论创新的本体论内涵可以更确切地称之为“有理性地创新理论”。“经验批判”,作为一种对于理论创新的经验批判,虽然可以指出某种理论本身的“不创新”或“伪创新”,但却不能解决“理论创新”所必需的先验条件是什么。只有它在观念领域中首先完成了“纯粹理性批判”,才能使理论创新的“理性本质”澄明出来。另一方面,也可以由此使各种潜藏在理论表象背后的肮脏的、不透明的欲望露出原形。
当代中医之学术现状,尤其要反对以经验标准取代先验批判的各种功利主义阴谋,具有短期效益的经验标准作为理论创新评判尺度,那种针对着内在生产观念本身的先验批判就必然要被遮蔽起来。而一旦先验批判缺席,内在精神生产观念紊乱,那种“刀耕火种”的学术“创新”必然卷土重来[3].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公然的一种理论创新的模式和方法。但中医的理论创新离不开训诂,又不能拘泥于训诂,在“文献分析技术”整理研究基础上,借鉴文化人类学对于原始文化和原始思维的研究,应用“精神分析技术”,从古人特有的思维结构与价值体系来解读其思想文本[4],清除“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不把今人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古人,回到“注古人者当以古人还古人”,走一条创新的诠释之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参考文献】
[1]陈小野。中医学发展史的渐成论观点[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3):1.
[2]谢遐龄。康德对本体论的扬弃[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3]刘士林。先验批判与理论创新[J].学术界,2004,4:186.
[4]刘士林。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化解释框架的创新[J].探索与争鸣,2004,2:37.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