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衰
【摘要】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衰阳气虚乏、血瘀水停证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每组14例。对照组给予ACEI类(卡托普利片或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利尿剂(速尿片、安体舒通片)、小剂量倍他乐克片、地高辛片,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适当调整用量。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芪苈强心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粒,每日3次,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对心功能、中医证候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衰阳气虚乏、血瘀水停证效果较佳。
【关键词】芪苈强心胶囊冠心病心衰阳气虚乏、血瘀水停证
心衰在传统医学病名中没有专指,而是依据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中医“胸痹”、“水肿”、“喘证”、“心悸”等病证范畴。其临床症状可见喘息、不能平卧、心悸、气短乏力、咳吐痰涎、少尿水肿等症。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因心病日久,心气受损,心阳虚衰,血运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瘀水停而致。心气虚弱是其本,血瘀水停为其标。其发病机理体征与现代医学的心力衰竭非常吻合,冠心病心衰为长期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功能不全,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较高。笔者跟随范红玲教授运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56例冠心病心衰阳气虚乏、血瘀水停证患者,疗效满意,现介绍和概念详解如下(医学网搜集整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入选56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40~70岁,平均60±7.5岁;病程0.5~20年,平均2.8±1.6年;心功能Ⅱ级13例,心功能Ⅲ级15例。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40~70岁,平均5.8±7.8岁;病程0.5~20年,平均2.6±1.8年;心功能Ⅱ级16例,心功能Ⅲ级12例。2组一般情况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鉴别方法和依据
1.2.1西医诊断鉴别方法和依据冠心病诊断鉴别方法和依据参照1979年9月“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标准”制定,心衰诊断鉴别方法和依据参照中华医学会2007年颁布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标准及治疗指南”及1971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Framingham心衰诊断鉴别方法和依据(医学网搜集整理)。
1.2.2中医阳气虚乏、血瘀水停证辨证标准参照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1].符合中医辨证阳气虚乏、血瘀水停证标准:主症:①心悸,②气短。次症:①倦怠乏力、自汗、舌质淡、脉沉细;②畏寒肢冷、大便稀薄、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脉沉迟;③胸部闷痛、口唇青紫、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瘀斑、斑点、脉涩;④面浮肢肿、小便短少、咳吐稀白痰、舌苔白滑。需具备主症并同时具备次症①~④项,每组中一个症状以上者符合中医辨证标准。
1.3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鉴别方法和依据,心功能属于Ⅱ~Ⅲ级(按HYHA分级[2])者,原发病为冠心病并且病情相对稳定,符合中医阳气虚乏、血瘀水停证辨证标准。②年龄在40~70岁间,入院前未服中药,已服中药者,停服中药1周后进入观察治疗。③排除急性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Ⅳ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肌梗塞、未控制的高血压(>21/12kPa)、严重肺肝肾功能障碍、严重感染等。
1.4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3].
1.4.1心功能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心功能达到Ⅰ级或心功能提高2级;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以上,但不足2级者;无效:心功能分级无变化或恶化。
1.4.2中医证候疗效判断标准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证候积分减少在30%~70%;无效: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30%.
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ACEI类(卡托普利片或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利尿剂(速尿片、安体舒通片)、小剂量倍他乐克片、地高辛片,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适当调整用量。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芪苈强心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粒,每日3次,2组疗程均为4周,4周后对比2组疗效。临床观察前约60%以上患者间断服用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地高辛等药物,疗程开始后,按规定停用上述药物。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使用SPSS13.0软件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2组心功能和中医证候改善的比较
指标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心功能治疗组28616678.57
对照组28218871.43
中医证候治疗组28816485.71
对照组28418678.5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5讨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