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通腑化瘀汤治疗急性胰腺炎22例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6-01-24 17:36
【关键词】活血祛瘀剂急性病汤剂胰腺炎中药疗法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表现为胰腺的急性炎症过程,在不

关键词】 活血祛瘀剂 急性病 汤剂 胰腺炎 中药疗法

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 AP)表现为胰腺的急性炎症过程,在不同程度上波及邻近组织和其他脏器系统,是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及体征的识别复杂、病程进展迅速、极易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病死率居高不下、难于治疗的急腹症。1996—2006年,笔者运用自拟通腑化瘀汤治疗急性胰腺炎2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2例均为我院外科住院患者,男20例,女2例;年龄23~57岁,平均37.8岁;病程2 h~1日。

1.2 诊断鉴别方法和依据[1]

①急性上腹痛发作伴有上腹部压痛或出现腹膜刺激征,伴或不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②血、尿或腹水、胸水中淀粉酶升高;③影像学检查(B超、CT等)、手术或活检发现胰腺存在炎症、坏死等直接或间接的改变。凡具有上述含第1项在内的2项以上标准,并排除其他急腹症,诊断即可成立。

1.3 治疗方法

1.3.1 一般治疗

禁食、水,胃肠减压。甲氰咪胍注射液0.8 g,每日1次,静脉滴注;善得定注射液0.1 mg,每日4次皮下注射;硫酸奈替米星注射液2~3.25 mg/kg,每日2次肌肉注射。同时予补充葡萄糖注射液、氨基酸等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1.3.2 中药治疗

予自拟通腑化瘀汤。药物组成:大黄12 g,厚朴24 g,枳实12 g,芒硝6 g,桃仁6 g,红花6 g,赤芍90.8%.对照组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龄20~65岁,平均(37.6±15.0)岁;DU 23例,GU 32例,复合性溃疡10例;溃疡面直径0.51~1.51 cm,平均(0.80±0.24)cm;Hp阳性58例,阳性率89.2%.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医学网搜集整理)。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后溃疡愈合率、Hp转阴率、胃痛缓解率及胃痛消失时间。

1.5 治疗方法

2组均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商品名:洛赛克。阿斯特拉(无锡)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30104]20 mg,每日1次早晨空腹服。

1.5.1 治疗组

取穴:脾俞、胃俞、肝俞、中脘、期门、梁门、足三里。随证配穴:肝郁配太冲;气滞配内关;血瘀配膈俞;脾胃虚寒配建里、关元;肾阳虚配关元;胃热配梁丘;泛酸嘈杂配太冲、阳陵泉。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针刺得气后留针10~2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4周为1个疗程。

1.5.2 对照组

Hp检测为阳性者加服克拉霉素250 mg、替硝唑500 mg,每日2次口服,服用1周。

1.5.3 疗程

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6 疗效评定标准[3]

1.6.1 胃镜下溃疡疗效标准

痊愈:溃疡及周围炎症全部消失;显效:溃疡消失,但仍有炎症;有效:溃疡面积缩小≥50%;无效:溃疡面积缩小0.05)。

1.6.2  Hp转阴标准

疗程结束时复查胃镜,同时取发病机理做尿素酶试验及发病机理染色,两者均阴性者为Hp转阴。

1.6.3  胃痛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胃痛的程度分为4级,0级:无胃痛症状;1级:胃痛较轻,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或不需要服药即可耐受;2级:疼痛明显,影响部分正常工作和生活,服用一般制酸药或进食食物后即可缓解;3级:疼痛明显,服用一般制酸药或进食食物后无效,需服用解痉止痛药方可缓解。痊愈:10日内胃痛消失;有效:10日内胃痛程度降低1级;无效:胃痛无明显减轻或加重。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治疗后胃镜下疗效比较

见表1.表1  2组治疗后胃镜下疗效比较例(略)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胃镜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治疗后Hp转阴率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Hp阳性59例,治疗后6例,转阴率89.8%;对照组治疗前Hp阳性58例,治疗后8例,转阴率86.2%.2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胃痛平均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组平均胃痛消失时间为(5.9±1.1)日,对照组平均胃痛消失时间为(9.0±1.4)日,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胃痛平均消失时间较短(P<0.05)。

此外,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防治消化性溃疡,注意调摄精神与饮食起居至关重要,应嘱患者饮食有节,忌食生冷及戒烟限酒,从而达到彻底治愈、不再复发之目的。

参考文献】[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52.

[3]王净净,龙俊杰。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56-258.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