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乳头溢液的乳腺病变及其发病机理改变
【关键词】乳头溢液;乳腺病变;发病机理改变
在乳腺肿瘤、瘤样病变及炎症性病变中,部分病变可出现乳头溢液,并且这些病变在临床上与乳腺癌难以鉴别,所以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以下就出现乳头溢液的常见乳腺病变及其发病机理改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导管内乳头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一种起源于乳腺大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中年的经产妇,单发或多发性,也可见双侧乳腺发病,该瘤常发生于一个大导管的乳头状肿块,也称孤立性乳头状瘤、大导管乳头状瘤。肿块多位于乳晕附近呈小结节,边界清楚,挤压肿块时可见乳头部有浆液或血性分泌物溢出。
1.1肉眼形态多数导管囊性扩张,剖开管腔可见清亮或血性液体,导管内壁表面有带蒂的乳头状新生物突入腔内,米粒至绿豆大小,蒂细长或粗短,与导管壁相连,瘤组织软脆,红色或褐色,有时可见整段扩张扭曲的导管及其分支内有许多有蒂的乳头状物。
1.2镜下形态镜下可见导管上皮和间质增生,并形成较粗的乳头状结构,其中间质较多,表面衬以单层上皮或含有肌上皮的双层细胞,常伴有大汗腺化生、鳞化或柱状细胞变。常见有出血,少数可发生梗死。可有上皮增生,无明显不典型性,核分裂象罕见,肌上皮也有明显增生。
2导管扩张症
导管扩张症又称浆细胞性乳腺炎,此病常见于中年妇女,早期一般无临床症状,或仅表现有溢液,为浆液性、血性或脓性,病程可持续数年,晚期乳晕下可触及肿块,可出现乳头下陷或偏斜,也可有腋下淋巴结肿大,临床表现及体征的识别与乳腺癌相似。
2.1肉眼形态乳头及乳晕下肿块,质地较硬,界限不清,直径多在1~3cm,可见多少不等扩张的导管或小囊,内含棕黄色黏稠物,管周有灰白色厚壁。
2.2镜下形态大导管和输乳管扩张,内衬上皮呈立方、扁平状或消失。管腔内有脱落上皮、脂质性分泌物、胆固醇结晶或钙化物。管壁及周围有不同程度纤维化和多少不等的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其中以浆细胞的浸润最为明显。组织细胞吞噬大量脂质,形成泡沫细胞,可出现多核巨细胞和类上皮细胞组成的结核样肉芽肿。
3脂肪坏死
脂肪坏死多发生于成人,乳腺皮下或乳腺组织间的脂肪由于炎症、外伤、手术、放疗等诱因引起的,早期乳腺区皮下肿块直径约2~5cm,边界不清,质地硬。晚期肿块可与皮肤黏连,皮肤下陷和乳头变形,可有乳头溢液和腋下淋巴结肿大(医学网搜集整理)。
3.1肉眼形态可见脂肪组织内有硬块,边界不清,呈圆形,质韧,切面红白相间,也可形成褐色出血灶或液化腔隙,腔内可有含脂质的黄白色或血性咖啡样液体,与导管扩张难以区别。
3.2镜下形态脂肪细胞变性坏死,融合成大小不等的空泡,空泡周围可见成纤维细胞、脂母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增生及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也可以见到泡沫细胞,后期可有异物肉芽肿形成,中心可见多核巨细胞,周围见类上皮细胞,外周为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可伴有胆固醇结晶沉着及钙化。
4小结
尽管上述乳腺病变都可能出现乳头溢液,但不一定都会出现,因此临床医生诊断乳腺病变时必须结合发病机理形态的改变,以免发生过治疗或延误治疗(医学网搜集整理)。
【参考文献】
1周庚寅,刘洪琪,张庆慧。肿瘤组织发病机理诊断。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50-551.
2回允中(译)。诊断外科发病机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374-375.
3武汉医学院发病机理学教研室,中山医学院发病机理学教研组。外科发病机理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819-82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