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治疗梅尼埃病
中医综合治疗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又称膜迷路积水,是由于内耳膜迷路水肿而致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和耳鸣为主要表现的内耳疾病。一般为单耳发病,青壮年多见。病因不明,可能与先天性内耳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病毒感染、变应性、内分泌紊乱、盐和水代谢失调等有关。目前普遍认为内淋巴回流受阻或吸收障碍是主要的致病原因。
梅尼埃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眩即目眩,眼前昏花缭乱;晕为头晕,即头部运转不定之感觉;两者兼见者,乃称眩晕。耳眩晕是因耳窍有病,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眩晕。其特点是眩晕突然发作,自觉天旋地转,身体向一侧倾倒感觉,站立不稳,并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症状。
由于梅尼埃病的病因至今仍不明确,因此,迄今临床治疗仍很困难。西医多采用对症治疗控制发作期症状,但该病反复发作,严重地困扰患者。中医中药在本病的治疗中已取得很好疗效,具有代表性的方剂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等均有较好疗效。笔者运用中药、刮痧、针刺、耳穴贴压等综合疗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1中医认识
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属“眩晕”范畴,中医对眩晕证的病因病机说法不一,《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景岳全书·眩晕篇》指出“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无虚不作眩”,在治疗上认为“以治虚为主”;《丹溪心法·头眩篇》认为该病病因是“痰挟气虚与火”或“气虚挟痰”,有“无痰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主”;《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中说“心下有支饮,其人苦眩冒”也认为该病的病机与痰饮有关。可见该病的病机多与“虚”、“痰”有关。现代医家多从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等方面阐述眩晕的病因病机。笔者认为梅尼埃综合征之本属虚,病标属实,以脾胃虚弱为本,风痰上扰为标。脾气虚弱,水湿分布失司、聚湿成痰、成饮,痰浊上犯于头,蒙闭清窍,可见眩晕、胸闷、纳呆;胃气上逆则见恶心,呕吐;脾气既虚,肝气相对偏亢,肝木乘脾,夹痰浊而上犯清窍,可见耳鸣、耳聋。
2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08年4月14日诊断依据。①发作性眩晕2次或2次以上,持续20分钟至数小时。常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平衡障碍。无意识丧失。②波动性听力损失,早期多为低频听力损失,随病情进展听力损失逐渐加重。至少一次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出现重振现象。③可伴有耳鸣和(或)耳胀满感。④前庭功能检查,可有自发性眼震和(或)前庭功能异常。⑤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前庭神经炎、药物中毒性眩晕、突发性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引起的眩晕。
3中医治疗方法
3.1内服中药汤剂自拟方以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g,化橘红10g,茯苓15g,炒枳实10g,竹茹6g,白术10g,天麻10g,钩藤15g,防风1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丹参20g用法:1日1剂,1日2次,早晚各150ml口服,连用2周为1个疗程。
3.2刮痧刮痧主要选取督脉的百会至风府穴,胆经的风池至肩井,膀胱经的双侧脾俞、肝俞穴,下肢的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
操作时,让患者取坐位和俯卧位,在穴位上涂以刮痧油,用刮板依次刮拭。待痧痕退后,再行下1次刮拭。
3.3针刺
3.3.1常用穴位以百会、风池、内关穴为主穴,以听宫、中脘、丰隆穴为配穴。
3.3.2操作方法每次必针主穴,耳鸣、耳聋重者配听宫穴;胸脘痞闷呕恶者配中脘穴、丰隆穴。进针宜快速,待取得针感时,以平补平泻手法捻针1~2分钟后,留针20~30分钟,每日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后多可痊愈编辑整|理。
3.4耳穴贴压
3.4.1取穴以耳穴的内耳、晕点、肝、肾等为主穴,以贲门、神门、三焦、交感等为配穴。治疗时主穴必用,晕重、耳鸣者加三焦、神门等穴。
3.4.2操作先用75%的酒精常规消毒,再将粘有王不留行子的胶布粘贴在穴位上,并压实。嘱患者以拇指腹对示指腹按揉每穴,每次按揉5分钟,每天按压5次,隔日换贴1次,双耳轮换贴压按揉。5次为1个疗程。
3.4.3注意事项施此手法之前做好耳廓部的清洁、消毒等准备,以免耳廓皮肤感染。如有耳廓皮肤破损或疖肿者,不宜用此法治疗。
4讨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