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针刺治疗化疗腹胀的疗效观察
半夏泻心汤针刺治疗化疗腹胀的疗效观察:
腹胀是肿瘤患者化疗后常见的胃肠道反应之一,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常常导致患者不思饮食,影响营养摄取,致使患者身体衰弱,病情加重。我科采用经方半夏泻心汤结合毫针针刺治疗化疗后腹胀,并与对照组比较,疗效较满意。
现分析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所有病历资料均来源于2007年9月~2009年9月我科住院患者,使用顺铂、长春新碱、阿霉素等抗肿瘤化学药物治疗,共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55·6岁。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目前诊断肿瘤化疗所致腹胀反应尚无国家统一标准,该试验所选病例采用以下标准:(1)所有病例均经X线、B超、CT、手术、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检查后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2)化疗前24h无腹胀症状,饮食正常;(3)一般状况卡氏评分≥60分;(4)使用化疗药物后3天内出现腹胀症状;(5)催乳素瘤、嗜铬细胞癌、乳腺癌患者除外。
2.治疗方法
2·1观察组
(1)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制半夏15g,党参15g,干姜9g,黄芩9g,黄连6g,大枣6枚,炙甘草6g。
恶心呕吐症状明显加代赭石30g,旋复花9g;厌食明显加莱菔子12g,焦三仙各12g;腹痛明显加香附9g,玄胡索15g,白芍15g;腹泻甚加葛根15g,炒白术12g.水煎服,每天1剂,分3次服。(2)毫针针刺(双侧)内关、(双侧)足三里、(双侧)天枢、中脘;手法均为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天1次。
2·2对照组多潘立酮片10mg,口服,3次/日。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治愈:治疗5天后,腹胀症状完全改善,并维持24h以上;显效:治疗5天后,腹胀症状基本改善,并维持24h以上;或完全改善,但时间不足24h;有效:治疗5天后,腹胀症状部分改善,并维持24h以上;无效:治疗5天后,腹胀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者腹胀症状部分改善,但时间不足24h。
3·2治疗结果见表1.
4.讨论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肿瘤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后常会产生消化道反应,腹胀就是常见的消化道反应之一。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的腹胀跟中医的胃痞证十分相似,胃痞是以胃脘部痞满、满闷不舒为主症,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为特点。我们根据《伤寒论》原文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后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次。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及《金匮要略》“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采用《伤寒论》中的半夏泻心汤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经化疗后的腹胀症状。针刺善于调理阴阳气机,根据清代医家柯韵柏在《伤寒来苏集》中提出“寒热之气互结为痞”的观点,并且结合针刺治疗腹胀症状疗效显著的临床报道,故我们在使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以便增强临床疗效。
半夏泻心汤中,以半夏辛开散结,化痰消痞,是治疗胀、满、痞之圣药;干姜和胃降逆,胃气降则胀满痞自除,合半夏行气以散痞结,符合《内经》的:“辛走气,辛以散之,散痞者必以辛为助。”黄芩、黄连皆性味苦寒,为苦泄降气燥湿之品,配合半夏、干姜,使垢浊滞气从下而泄,湿浊随燥而化;佐以党参、大枣扶正补虚,顾护胃气,以达泻不伤正,补不滞中的目的;甘草补脾胃而调诸药。全方合用则消痞散结,气机调达。兼有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旋复花降逆止呕;厌食者加莱菔子、焦三仙消食健脾;腹痛者加香附、延胡索、白芍行气活血止痛;腹泻者加炒白术、葛根健脾燥湿,升阳止泻。针刺方面,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又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主心、胸、胃之病,能疏通三焦,宽胸消痞;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此处经气最盛,具有调气机,助运化,疏通胃肠之功。天枢穴为大肠募穴,可温通气机、调理肠腑,是治疗腹胀之要穴。中脘为胃募穴、腑会穴,调中和胃,宽中利气,诸穴合用可达行气导滞、通腹消胀之功。故针药结合能迅速有效的改善肿瘤患者化疗后的腹胀症状。但是,单独使用半夏泻心汤或单独针刺治疗的疗效情况如何,需要临床进一步对比观察。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