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法在内科急重症中的应用
下法在内科急重症中的应用:
在内科急症患者中,病机各异,但在其危重阶段常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纳减苔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积极采用下法解除胃气上逆、腑气不通、中焦气滞等病理状态,可使病情缓解。危重者得以转安。本文就下法在内科危重症的应用予以探讨(医学网搜集整理)。
1、涤痰通腑法
治疗脑溢血脑溢血后除神经系统及心血管、呼吸系统发生障碍外,消化系统也出现严重紊乱。张洁古的“三化汤”首开“中风”使用下法先例。近年临床实践证明。通腑法可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但同时应配合祛瘀止血、涤痰开窍、滋阴息风等法,方可收到满意疗效。此法适用于热证和闭证。
2、宣痹活血通腑法治疗心肌梗死
消化系统障碍是心肌梗死5大症状之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约占全部病例的30%~48%,腹胀、纳呆、便秘、苔腻等症常见。心肌梗死患者因便秘而用力排便导致心跳骤停、突然死亡者并不少见。中医学认为心肌梗死的基本病机是“心脉不通”,故“通法”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通”则为宣痹活血通腑,大黄为通腑要药。其不仅可以通便,而且还可以活血祛瘀,对心脉痹阻甚为有利。因此心肌梗死者出现便秘、腹胀、恶心、呕吐时,下法的应用尤显重要。
3、泻肺通腑法治疗肺源性心脏病
对于热结大肠,肺气不得宣肃,痰浊蒙敝清窍而出现神志异常的肺性脑病,采用凉膈散治疗疗效明显提高。对肺心病合并心衰、下肢浮肿患者,采用通腑逐水法,用硝黄泻下逐水。此法消退水肿、改善心功方面收效满意。在临床观察中,肺心病患者除存在感染、心衰、脑缺氧、酸碱失衡等各种矛盾的同时,多伴有便秘、腹胀症状。“肺与大肠相表里”,配以通腑泻肺法,对肺心病症状缓解可起到协同作用。
4、通下法治疗急性肾衰少尿期
根据中医学“小便闭,利二便”的论述及“大便动,小便自通”的临床经验,肾脏不能排水,以肠道代之。达到排水排钾的目的。据报道,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急重症研究室采用大黄、黄芪等为主的灌注I号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肾衰29例,治愈率达84.2%。此外亦有学者应用通腑泻浊法治疗尿毒症,以改善临床症状:以中药灌肠为主治疗小儿尿毒症,以西医结肠透析与中药煎剂保留灌肠lh为对照。结果中药灌肠组有效率83.3%,高于西医结肠透析组的40%。下法中之要药大黄有降低血尿素氮作用,能明显改善症状。另外大黄有清热解毒、泻下活血等作用,可抑制胃肠道菌丛生长,减少肠内蛋白分解,改善肠壁血循环,刺激肠壁分泌肠液,促进氮代谢物的排泄,在某种程度上代偿了肾排泄废物的功能。
5、大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泻下逐瘀法是下法具体治法之一。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急性出血性急症,近年来采用单味大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收到良好效果,表现为大便隐血转阴快、吸收热消退早。有学者指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口服大黄后红细胞压积减少和全血黏度降低正是大黄药理作用的表现。利用大黄以调动机体自身体液,使其向血管内转换,从而达到解除微循环障碍,恢复组织细胞正常代谢和血液供给的目的。恰如唐容川《血证论》指出的,“吐衄、便漏,其血无不离经……离经之血虽为鲜血。亦是瘀血”;大黄具有“至下瘀血”的功能。故治上消化道出血甚为合拍。
6、小结
通过对下法在内科急重症中应用的探讨,笔者体会如下。
随着下法广泛使用,以泻下为主配伍的灌注液。既起到通下的作用,又起到药物直达病所、局部用药的目的。应用此法治疗急症,起到了积极作用:下法的应用宜遵吴又可“客邪贵乎早逐”,“逐邪勿拘结粪”和“勿拘于下不厌迟”的主张,不必仅限于阳明腑实证:下法仅适用于急症的某个特定阶段,即以胃肠功能紊乱及停滞为突出表现,属中医邪盛里实的证候。在辨证施治指导下辅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扶正补虚等法。均能起到协同作用,不可偏废;下法治疗急重症。不仅泻热通便,排除机体有毒物质,而且对有病体起着整体调节作用,实验研究表明下法具有抑菌消炎、提高免疫能力、消除胃肠积滞等作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