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建国前岭南中医喉科文献整理初探(2)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6-01-21 09:31
中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整体观念,它通过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等学说,把人体的生理、发病机理、内外、上下、器质、机体、环境等都统一为

中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整体观念,它通过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等学说,把人体的生理、发病机理、内外、上下、器质、机体、环境等都统一为一个整体。《望诊尊经·叙》云:“着乎外者本乎内,见于彼者由于此,因端可以竟委,溯流可以穷源。”由于五官特殊的生理、解剖位置以及脏腑络属关系,形成了中医五官疾病的特殊的辨证方法——脏窍结合“在岭南喉科专书中,关于知外揣内的内容相当多,尤以《喉舌备要》最为重视,书中说:”夫咽喉之症,皆由五脏六腑发来。脏腑生病,其形色见于咽喉“,”五脏者,心肝脾肺肾也,各载五行,各行五色。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五色者,青赤黄白黑也。……开其口一观喉中形色,即知其由何脏中发来……“见微而知著,完全体现中医学整体观的理论。又如《喉症指南》中:”唇乃脾之应,热症唇红,润者热轻,燥者热重。寒症唇白,燥者寒轻,润者寒重。鼻孔乃肺之窍,干燥肺有热也。“这些都提示我们在治疗现今喉科疾病当中,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相结合,要时时注意中医的整体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领略到古人治疗喉病的精髓。

2.注重辨证,经络为先

经络辨证是中医中医辨证法理论中的一种辨证方法,通过观察经络循行部位所显现的症状,便知是何脏何经所病。回顾所查阅的岭南喉科医书,岭南医家在诊治喉科疾病时多善用此种方法,如《喉舌备要·喉痹》中说:“喉痹所属诸经,凡少阳、少阴、阳明、厥阴皆有此症,具列于后,但其中虚实各有不同……”《喉舌备要·辨喉症经络治法》云:“盖口者脾之窍,口唇焦干为脾热,焦而红者吉,焦而黑者凶……”“假如喉内左边先起,或红或白,或黄或黑,或有膜或无膜,有核无核,此皆属肝经发来之毒风热,当用甘桔汤加柴胡、白芍为君……”《喉证指南》在喉科辨证治疗上,作者“首推辨经络,次辨病形,次辨色脉,次辨寒热,次辨虚实,虚实既定,虽杂证百出,可一以贯之。人一身十二经中,惟太阳主表别下项,余皆内循咽喉,尽得以病之,而要不离乎肺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肺为诸脏之华盖,其气皆直透咽喉,故咽喉病,亦为肺胃之火为独盛。”认为咽喉疾病,人一身十二经中除膀胱经外,尽得以病之。凡咽喉病,两关及左尺脉多沉数有力,而其中又多属于足三阴经有病,从脏腑来讲,又总离不开肺胃。《一得集》中谈论到:“一阴一阳结而为喉痹,一阴者手少阴君火之脉气也,一阳者手少阳三焦之脉气也,二脉共络于喉,气盛则内结而肿胀,……痹者闭也。”《验方新编十八卷》更是提出了“喉证分经”。这些都是现今喉科值得借鉴的地方。

3.内外结合,各有主方

在喉科疾病临床治疗方面,岭南喉科医家虽然各具治疗特点和组方原则,但大多注重内服和外吹药物配合使用,如《喉证图说》以甲药为总散吹剂,包括龙骨、青黛、白芷、轻粉、夷茶、青皮、血竭、黄柏、桔梗、海螵蛸、元胡、大梅片。以戊药为总治,各药水药方,包括连翘、荆芥、川芎、桔梗、赤芍、归尾、桑白、生军、白芷、防风、甘草、牛子、玄参、银花、花粉。《喉舌备要》在喉科疾病的治疗中以甘桔汤为主方,方用苦梗、甘草,也注意内服与外吹结合,共载吹药方9首,其中“玉龙散”一方,共出现11次,方用人中白、 煅硼砂、竹蜂4只 (在竹内黑色者是也)、青黛、玄明粉、川连、山豆根。《喉证指南》认为咽喉证无论寒热,总宜宣肺,不宣肺则热不退,寒必敛,加味甘桔汤、郑梅涧的紫地汤是要药,后列喉科吹药21首,内外结合,灵活使用。《广东中医专门学校喉科讲义》中以清咽散为喉症总方,包括荆芥、薄荷、炒僵蚕、桔梗、生甘草、防风、前胡、枳壳。使用吹药方珍珠捷妙散、清凉散等配合治疗。由此可见,岭南医家在治疗喉病时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案,临证之时,无须慌乱,根据辨证随证加减配合,治疗有的放矢。

4.喉病用针,谨慎小心

最早将针灸应用于喉病的专著,应属安徽医家郑梅涧的《重楼玉钥》,该书下卷几乎占全书内容的一半,重点论述针灸法在咽喉口齿及一些病症中的应用。岭南喉科专书中也有关于针灸的应用,但医家门对于喉病使用针灸持有不同的看法。《喉证图说》中云:“针灸非轻易用不如不用。”认为喉病常可引邪入犯,酿成危候,此时误用针灸,易使人毙命。但作者也不是说禁止针灸,在喉科图谱的解释中他谈到:“义喉,此症火毒生于眶上或两耳下,肿以针刺,三五七口出血而愈。”《喉舌备要》认为:“结核成脓用针刺。”《喉证指南》则主张在必要之时,非针灸不可,书中说道:“喉风诸证,皆由肺胃脏腑深受风邪郁热,……结成种种热毒,非用针法开导经络,以助药力,难期速效。”总之,多数医家认为针刺可行,但应用时须认真辨证,谨慎小心。

总 结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