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质量下降的原因剖析
中医中药是我们华夏古国的国粹,也是中华民族千古文明的瑰宝,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科学技术高度现代化的医疗领域里,我们众多悬壶济世的杏林高手却对祖国这一灿烂瑰宝发出感叹:现在的中药治疗效果怎么今不如昔了!众多患者也不禁发问:现在的中药服用后怎么不如以前管用了。针对医疗界及消费者的疑问,笔者就中药质量下降的问题从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炮制方法三个环节进行了分析,认为中药材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 地道药材不地道
是指在发展中药材生产方面忽视了中药材特殊生长规律和特殊地理环境、气候。由于产地变迁,盲目移植造成了中药材质量下降。
自古以来,中药讲地道,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又如:“南沙参、北党参、东丹西吉藏红花、菏牡丹、浙八味、四大怀药岷当归”无不为药出地道定下了最好注脚。中药讲地道,关键在“地”在“道。地即地理、地貌、土质;道,即因素,包括气候、阳光、水分。中药材多为特殊的动植物。正是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光,热气候孕育出的具有特殊性质,特殊成分、而又具有特殊的性能、特殊功效的动植物才能叫地道药材。如:东北人参、南海砂仁、青藏大黄、菏泽丹皮、岷县当归,正是体现特殊地域之分。而在当前中药材发展种植上有些地区不讲科学,逾越自然规律,盲目地搞”南药北移,东药西栽,野生变家种家养“,施用农药、化肥,人为改变环境,促使了地道药材变性变态,造成了药材不地道而质量下降。
2 杀青采收质未到
唐*孙思邈说:“采药不知时节,不知阴干爆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以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功,卒无裨益。”此是指不按季节、时令,提前或滞后采收造成没有成熟或过期失去效果者入药而影响了中药材质量。古人对采收季节是很严格的,如“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收来当柴烧”,讲的是茵陈在正月采收效果最佳,如果不按时令采收就会失去药用价值。这就要求按时令季节采收,不能超前或滞后,以保证药材质量。而在当前中药市场上,受利益牵动,弃之不采或杀青上市现象比较普遍,这就叫药材质量“中道失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 切刹炮制方法简略了
中药材在临床使用前必须进行切刹、炮、制。古人曰:“玉不琢不成器。”简略了炮制方法这个环节就会影响中药临床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治疗目的。中药炮制方法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治疗、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的自身性质,对其针对性地进行加工处理。
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但中药炮制方法发展缓慢,一些中药材经营单位及医疗卫生单位忽视、简略了中药材炮制方法加工。众多的医院、诊所没有中药加工炮制方法设施,甚至不经炮制方法而生用;从市场购进的饮片薄厚不成型,碎末多并混有其它杂质,不经筛选,便直接入斗配方。这也是中药服用后不如以前管用的原因。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