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丸治疗中风病例的临床疗效
王道春 张思忠 冯瑜
关键词:中风;中经络;中医药疗法;中风丸
我院自1998年以来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风丸治疗中风病人85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中风中经络证型,以半身不遂症状为主。诊断鉴别方法和依据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风病诊断鉴别方法和依据,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明确诊断。
治疗组85例中,男55例,女30例;年龄最小者40岁,最大者71岁;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3年;脑梗塞58例,脑出血27例;
对照组33例,男22例,女11例;年龄最小者39岁,最大者71岁;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1年,脑梗塞25例,脑出血8例。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1)脑梗塞:入院后即开始服用中风丸(人参、黄芪各18g,白术、白芍、川芎、熟地、僵蚕、乌梢蛇、地龙、桃仁、红花、续断各15g,茯苓、全虫各10g,当归5g,丹参24g,桑寄生14g)。上药烘干碾末,蜜制为丸,每丸3g.每次2粒,3次/d.常规治疗:静脉点滴丹参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配合针刺治疗。1次/d.
(2)脑出血:病情稳定后服用中风丸,服法同上;常规治疗(20%甘露醇、脑复素等);病情稳定后行针刺治疗。
2.2 对照组
常规治疗及针刺治疗同治疗组,但未使用中风丸。
3 观察项目
观察治疗后瘫痪肢体肌力恢复情况:
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完成动作;2级:肢体能在床面移动,但不能抬起;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4级:能作抗阻力的动作,但较正常人差;5级:肌力正常。
4 治疗结果
4.1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生活自理,肌力恢复到5级;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肌力达到3~4级;有效:症状、体征部分改善,肢体功能有一定恢复,肌力达到1~2级;无效:经治两周以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肌力无变化。
4.2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变化 参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变化情况比较
n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治疗组 治前
治后 85
85 21
0 8
0 14
0 34
11 8
25 0
49
对照组 治前
治后 33
33 8
0 3
3 3
4 15
3 4
15 0
8
4.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参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治愈 好转 有效 无效 治愈率(%)
治疗组 85 49 36 0 0 57.65
对照组 33 8 18 6 1 24.24
两组疗效差异极显著,(P<0.01)。
5 典型病例
刘某,女,54岁,1998年4月14日入院。患者一周前突然发病,左侧肢体不能活动,伴头痛、头晕。某医院CT检查,诊为脑左侧内囊梗塞。经对症处理后头痛、头晕症状缓解,但左侧肢体仍不能活动,遂转入我院治疗。刻诊:患者神清,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角向右歪斜,颈软。躯体左侧肢体偏瘫,左上肢肌力为1级,下肢肌力为2级,肌张力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涩。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气滞血瘀型);西医诊断:脑梗塞。
治疗:口服中风丸,每日2粒,3次/d,配合静脉点滴丹参注射液及针刺治疗。治疗16天后,患者行走自如,口角歪斜症状消失,上下肢肌力均恢复至5级,临床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未复发。
6 讨论
中风的发病机理多为气血瘀滞、脉络不通。中风丸方中,续断、桑寄生滋补肝肾,八珍汤加黄芪补气血,桃仁、红花、丹参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乌梢蛇、地龙通经活络,全虫、僵蚕熄风止痉。全方具有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的作用。从临床情况看,脑梗塞患者,服用中风丸越早,效果越好(医考必过网搜集整理)。因为中风丸一方面有活血化瘀、促进瘀血吸收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有抗凝加重出血的副作用,因此脑出血的病人应在病情稳定后再用。临床观察表明,本方能有效地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促进出血部位瘀血吸收,或改善梗塞部位脑组织供血供氧,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