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的治疗进展(2)
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方法与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方法,相比较的前瞻性与随机分组研究的结果已有报告。这两种方法平均随访3.7年,其临床结果相似。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时间较长,发生神经损伤为12%.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中26 %因术中减压不理想,不得已又改为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的术式。
近年来,人们主张对双平面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椎板切除,应通过神经学检查选择其中之一为引起症状的平面(责任椎),可行走路前后检查或选择性神经阻滞。
某一神经根阻滞后症状消失,即表明该神经根受压。一组报告中,28 例两平面解剖性椎管狭窄中,23例(82%)认为是一平面引起症状,5例(18%)认为是两平面引起症状,减压手术仅在认为引起症状的1~2个平面进行。虽是两平面狭窄,但仅行一平面减压手术,术后效果与两平面狭窄者相似[6]。
2.4 植骨融合问题 近年来,对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后行融合的作用讨论较多。减压后没有同时行植骨融合术,已有并发腰椎滑脱的报告,减压同时行小关节全切,术后腰椎滑脱多达2倍,是术后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但同时行植骨融合术,使手术复杂化,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增多,康复时间延长,一般认为同时行脊椎融合术对患者康复无益[1]。下列因素应考虑需同时行植骨融合术[1、2、6~11]2.4.1 伴有退行性椎体滑脱 Laus等人报告单纯减压取得成功。这表明由于椎间隙变窄和增生性骨刺的作用,该阶段可获得自然稳定。然而,另有资料表明,同时行滑脱阶段融合,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Postachini等人报告16例术前有滑脱,术后随访8.6年的结果,其中6例单纯减压,另10例同时行融合术,发现未行融合者骨质长入椎管较多,临床效果不及同时行融合者。近年来的文献分析资料表明,若同时行滑脱阶段融合,可获得更满意的手术效果[1.5]。Postacchinit 和C inotti等人发现,术后骨质增生在腰椎单纯减压未同时滑脱阶段融合者较常见。
2.4.2 伴有脊柱侧凸或后凸 对腰椎管狭窄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行广泛减压,有造成脊柱失稳或畸形加重的可能。很有必要同时行关节融合术。但并不是所有椎管狭窄伴侧凸后凸者均行融合术,是否同时行融合术,取决于4个方面:①应考虑弯曲的柔韧性。如果在侧屈位X线片显示弯曲可部分纠正,单纯减压有弯曲发展的危险。②弯曲是否为进展性,若有进展就有融合的指证。③伴有椎体侧方滑脱,表明该阶段不稳定,单纯减压会加重不稳定。④侧凸凹侧有明显的神经受压时,行凹侧椎板和部分小关节切除,难以达到凹侧神经充分减压,扩大减压需考虑融合术[1]。
2.4.3 同一平面复发性椎管狭窄 当确定再次行手术治疗时,应考虑同时行关节融合术。因再次手术需增加小关节的切除,以扩大侧隐窝和中央椎管,小关节切 除超过50%会导致阶段性不稳,特别是小关节向矢状面倾斜时。复发性椎管狭窄伴有医源性滑脱时,再次手术必然要考虑植骨融合,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2.4.4 小关节去除过多 由于手术时小关节切除或切除>50%会引起不稳定,应同时行脊椎融合术,以防术后脊椎不稳或疼痛。如果至少有一侧小关节的完整性保留,脊椎的稳定性就能维持。但是,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单侧小关节切除后(表明节阶活动性明显增加),即使另一侧完整性良好,也将会发生不稳定,单侧或双侧小关节内侧部分切除(<50%),对脊椎的稳定性影响甚微[13.14]。
2.5 脊柱内固定 植骨融合是否同时应用内固定器械争议较多。内固定的目的是:①纠正脊柱畸形;②稳定脊柱;③保护神经组织;④降低融合失败或提高融合率;⑤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因而其适应证为:①稳定或纠正侧凸或后凸畸形;②2个或2个以上平面行较为广泛的椎板切除;③复发性椎管狭窄且伴有医源性椎体滑脱;④屈伸位X线片显示,椎体平移超过4mm,成角大于10°时。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应以短阶段固定为主,根据术者掌握的熟练程度和病人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滑脱行融合术时,同时行内固定是有益的[15~17]。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