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伤寒说意》阳明入太阴证(2)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6-02-14 07:25
阳明病,阳盛则作谵语,阳虚亦作谵语。其误汗亡阳而谵语者,脉见短促,则阳绝而死,脉自和者,则阳复不死。其谵语而直视喘满者,则阳败而上脱,下

阳明病,阳盛则作谵语,阳虚亦作谵语。其误汗亡阳而谵语者,脉见短促,则阳绝而死,脉自和者,则阳复不死。其谵语而直视喘满者,则阳败而上脱,下利清谷者,则阳亡而下脱,于法皆死。

盖阳盛之谵语,是谓谵语,阳虚之谵语,是谓郑声。郑声者,语言重复,颠倒错乱,阳虚见此,多主死也。

汗出紧愈阳明病,脉浮而紧,则表闭阳郁,必将遏其燥火,而见潮热,日晡发作也。若但浮而不紧,则表疏卫泄,寐时阳气失藏,必盗汗出也。

凡阳明病,脉见浮紧,便难作汗。其初欲食,是有谷气,大便自调,小便不利,是亦有水气。水气胜则汗不出,谷气胜则汗出。其人骨节疼痛,翕翕如有发热之状,此表邪闭束,阳郁欲发,而热未盛也。然忽然烦躁发狂,涣然汗出而病解者,是水气不胜谷气,故表开而汗出。水随汗泄,脉紧自愈矣。

湿盛发黄

阳明病,里虚误下,败其中气,阳不归根,肢体温热,客气上逆,不至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此膈下之阴与胸上之阳郁蒸而生败浊也。阳为阴格,升泄失敛,则头上汗出。宜栀子豉汤,吐其瘀浊(方在“太阳”)。瘀浊不吐,湿邪淫泆,是发黄之根也。

凡阳明病,面见赤色,便是阳郁,不能外发。以其胃气之虚,此宜发表,不可攻里,攻之阳败湿滋,必小便不利,发热而身黄也。阳衰湿旺,一得汗溺疏泄,则湿去而土燥。若汗尿不通,湿无去路,心中懊憹,败浊郁蒸,则身必发黄也。若被火熏,不得汗出,但头上微汗,而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盖发热汗出,则湿热消散,不能发黄。若但头上汗出,颈下全无,小便不利,渴饮水浆,此缘瘀热在里,故作渴饮水。而汗尿不通,湿热莫泄,则身必发黄,宜茵陈蒿汤,泻热而除湿也。(方在“太阴”)。

若其脉迟者,阳虚阴盛,食不甘味,难以致饱,饱则水谷不消,微生躁烦,头眩腹满,小便不利,此欲作谷疸之象。谷疸者,伤水谷而发黄也。虽下之,腹满如故,不为之减,以其脉迟而阴盛也。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