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四圣心源》卷三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5-12-15 10:01
脉法解 六腑化谷,津液布扬,流溢经络,会于气口,气口成寸,以决死生。微妙在脉,不可不察。 医法无传,脉理

  六腑化谷,津液布扬,流溢经络,会于气口,气口成寸,以决死生。微妙在脉,不可不察。

  医法无传,脉理遂湮,金简长封,玉字永埋。方书累架,七诊之义无闻,医录连床,九候之法莫着,既迷罔于心中,复绵昧于指下,使踟蹰之余,命饱庸妄之毒手。顾此悢悢①,废卷永怀,作脉法解。

  ----------

  ①『悢悢』原作“恨恨”,据闽本、蜀本、集成本及上下文义改。“悢悢”,悲恨也。

  ----------

  寸口脉法

  饮食入胃,腐化消磨,手太阴散其精华,游溢经络,以化气血。气血周流,现于气口,以成尺寸。

  气口者,手太阴肺经之动脉也。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尺为阴而寸为阳,关者,阴阳之中气也。寸口在鱼际之分,关上在太渊之分,尺中在经渠之分。

  心与小肠,候于左寸,肺与大肠,候于右寸,肝胆候于左关,脾胃候于右关,肾与膀胱,候于两尺,心主三焦,随水下蛰,亦附此①焉。《素问·脉要精微论》: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两关部也。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两寸部也。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谨调尺寸,而表里上下,于此得矣。

  盖肺主藏气,而朝百脉,十二经之气,皆受之于肺。平旦寅初,肺气流布,起于寸口,运行十二经中,周而复始。一日一夜,五十度毕,次日平旦寅初,复会于寸口。寸口者,脉之大会,(此曰寸口,乃寸尺三部之总名,非但鱼际己也。)故十二经之盛衰,悉见于此。《灵枢·经脉》: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此气口所以独为五脏主也。(气口即寸口。手之三阳,自手走头,大小肠腑虽至浊,而经行头上,则为至清,故与心肺同候于两寸,越人十难,实为定法。近人乃欲候大小肠于两尺,乖②谬极矣﹗)

  ----------

  ①『附此』原作“此附”,据闽本、集成本乙转。

  ②『乖』原作“悠”,据闽本、集成本及本句文义改。

  ----------

  寸口人迎脉法

  气口者,手太阴经之动脉,在鱼际之下,人迎者,足阳明经之动脉,在结喉之旁。太阴行气于三阴,故寸口可以候五脏,阳明行气于三阳,故人迎可以候六腑。以太阴为五脏之首,阳明为六腑之长也。

  脏阴盛则人迎小而寸口大,虚则人迎大而寸口小,腑阳衰则寸口大而人迎小,旺则寸口小而人迎大。《灵枢·禁服》:寸口主中,人迎主外,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命曰平人。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足少阳,一倍而躁,在手少阳。人迎二倍,病在足太阳,二倍而躁,在手太阳。人迎三倍,病在足阳明,三倍而躁,在手阳明。盛则为热,虚则为寒,紧则病痹,代则乍甚乍间。人迎四倍,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①为外格,死不治。寸口大一倍于人迎,病在足厥阴,一倍而躁,在手厥阴。寸口二倍,病在足少阴,二倍而躁,在手少阴。寸口三倍,病在足太阴,三倍而躁,在手太阴。盛②则胀满、寒中、食不化,虚则热中、出麋、少气、溺色变,紧则痛痹,代则乍痛乍止。寸口四倍,且大且数,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死不治。《灵枢·经脉》:人迎与脉口(即寸口也。)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灵枢·五色》:人迎盛坚者,伤于寒,气口盛坚者,伤于食。以气口主里,伤食则阴郁于内,故气口盛坚,人迎主表,伤寒则阳郁于外,故人迎盛坚。此诊寸口人迎之法也。(寸口人迎之脉,载在经文,后世乃有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之说,无稽妄谈,不足辨也。)

  ----------

  ①『溢阳』原脱,诸本均同,据《灵枢经·禁服》、下文“溢阴为内关”补。

  ②『盛』原作“甚”,诸本均同,据《灵枢经·禁服》、上文“盛则为热”改。

  ----------

  三部九候脉法

  十二经皆有动脉,上部之动脉在头,中部之动脉在手,下部之动脉在足,是为三部。一部三候,是为九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

  上部天,两额之动脉,足少阳之颔厌也,上部地,两颊之动脉,足阳明之地仓、大迎也,上部人,耳前之动脉,手少阳之和髎也。中部天,手太阴之太渊、经渠也,中部地,手阳明之合谷也,中部人,手少阴之神门也。下部天,足厥阴之五里也,下部地,足少阴之太溪也,下部人,足太阴之箕门也。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