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发热中医辨证法
以伴随月经来潮而周期性发热为辨证要点,治疗以调气血、和营卫为原则。
一、阴虚型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午后发热,五心烦热,咽干口燥,两颧潮红,经量少,色鲜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素体阴虚,经期或经后经血外泄,阴血愈虚,阴虚不能敛阳,虚阳外越,营卫失调,故经行午后发热,两颧潮红,五心烦热;阴虚津亏,故咽干口燥;阴虚内热,血被热灼,故经量少,色鲜红。舌红,苔少,脉细数,也为阴虚之征。
治疗法则:滋阴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举例:蒿芩地丹四物汤(经验方)去川芎,加银柴胡、白薇。
青蒿、黄芩、地骨皮、牡丹皮、生地、川芎、当归、白芍
方中黄芩、青蒿、地骨皮、牡丹皮清热养阴凉血;银柴胡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白薇退虚热;生地、白芍滋阴凉血;当归养血调经。全方共奏滋阴清热,凉血调经之效。
二、肝郁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发热,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乳房、胸胁、少腹胀痛,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深红,舌红,苔微腻,脉弦数。
证候分析:肝郁气滞,气机不畅,经前气血下注,冲任气血更加郁滞,郁而化热,营卫失调,故经行发热;肝郁化热,随冲气上逆,扰动清窍,故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肝经过乳,布胁肋及少腹,肝失条达,故经行乳房、胸胁、少腹胀痛;肝郁不舒,故烦躁易怒;肝郁疏泄失调,血海蓄溢失常,故经量或多或少,色深红。舌红,苔微腻,脉弦数,也为肝郁发热之征。
治疗法则:疏肝解郁,清热调经。
方药举例:丹栀逍遥散。
三、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发热,乍寒乍热,小腹疼痛拒按,经色紫黯,夹有血块,舌紫黯或舌边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有力。
证候分析:瘀阻冲任,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气血壅阻而化热,营卫失凋,故经行发热,乍寒乍热;胞脉瘀滞,不通则痛,故小腹疼痛拒按;瘀阻冲任,血行不畅,则经色紫黯有块。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清热调经。
方药举例: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栀子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
赤芍、桃仁、当归、生地、川芎、甘草、红花、枳壳、柴胡、桔梗、牛膝
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祛瘀;栀子、柴胡、生地清热凉血,疏肝解郁,去血中之郁热;桔梗、枳壳一升一降,疏理气机;牛膝引血下行,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同用共收活血化瘀,清热调经之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