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小儿脊髓灰质炎详细解释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6-01-08 14:23
小儿脊髓灰质炎详细解释:脊髓灰质炎,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特异性嗜神经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先发热,之

小儿脊髓灰质炎详细解释:

脊髓灰质炎,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特异性嗜神经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先发热,之后出现肢体痿软,肌肉弛缓,萎缩,畸形等为特征。本病为严重危害婴幼儿健康的常见病。其后遗症,难以治愈,致残率很高。近20年来,由于普遍应用脊髓灰质炎灭毒活疫苗,使本病的发病率大为降低。但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此类后遗症病人达300万之多。现代西医对本病瘫痪的恢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脊髓灰质炎,在古代中医无此病名,但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的识别,初起类似“温病”、“疫疠”,后期出现肢体瘫痪等后遗症则属于“痿证”范畴。最早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痿论》曰:“五脏有热,可使人病痿,盖炽热于内,形痿于外。”又云:“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蹙也。”对热病致痿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均有所发挥。《诸病源候论》及《千金要方》有石膏汤主治小儿手足不遂;《小儿药证直诀》有全蝎散治小儿手足偏废等记载。明代《瘟疫明辨》云:“时疫初起腿胫痛酸者,太阳经脉之郁也。”“兼软者,俗名软脚瘟,往往一、二日死。”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云:“小儿自周岁至童年皆有之,突然患此证者少,多半由伤寒、瘟疫、痘疹、吐泻等证后,元气渐亏,面色青白,渐渐手足不动。”以上这些论述表明历代医家很早就对本病有一定的认识和治疗措施。

近代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最早报道见于1954年。50年代中期,临床资料迅速增多,在治疗上,运用中药、针灸或针药并治多种方法。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中医药以挖掘传统方剂为主治疗本病,针灸创用了穴位刺激结扎疗法,对提高瘫痪肢体的肌力和纠正某种程度的畸形有较好效果。近10余年来,除运用上述方法外,还增加了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电排针、芒针透刺等法,提高了治疗效果。据报道,本病初起(急性期)治疗效果较佳,用中药内服、外敷治愈率在80%以上,总有效率达100%。如病初失治或治疗不当,导致肢体麻痹或瘫痪则治疗效果较差,迁延越久,疗效越差。针灸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基本治愈率为30%-40%,有效率90%以上。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防止瘫痪或肌肉萎缩性残废的关键。

在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发现针刺可提高血中5-HT、5-HIAA含量,促进了5-HT系统的代谢和加强生理功能调节,使局部组织血流通畅,促进组织代谢,提供了组织细胞需要的养料,加速废物的排泄,从而有利于患肢肌群功能的恢复。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