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治燥剂-主管中药师考试辅导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6-03-01 13:09
治燥剂-主管中药师考试辅导一、详细解释1.治燥剂的适用范围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

治燥剂-主管中药师考试辅导

一、详细解释

1.治燥剂的适用范围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治燥剂。

治燥剂用治燥证。燥证有外燥与内燥之分。外燥指感受秋令燥邪所发生的病证,其病常始于肺卫。由于秋令气候温凉有异,因而外燥又有凉燥、温燥之分。内燥是属于脏腑津亏液耗所致的病证,发病部位有上燥、中燥、下燥之别。燥在上者,多责之于肺,症见干咳、少痰、咽燥、咯血;燥在中者,多责之于胃,症见肌肉消瘦、干呕食少;燥在下者,多责之于肾,症见消渴或津枯便秘等医|学教育网整理。

2.治燥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要分清外燥和内燥,外燥又须分清是温燥还是凉燥,认证清楚,治法用方才能合拍。但外燥、内燥又常相互影响。如外感温燥,不但有发热,头痛等表证;也有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等上燥证,治疗时多以轻宣燥热与凉润肺金并用。又如津伤肺燥,出现咽喉燥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等上燥证,每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有关,治宜养阴润肺。金水并调。

(2)燥邪最易化热,伤津耗气,故治燥剂除以轻宣或滋润药物为主外,有时还须酌情配伍清热泻火或生津益气之品,而辛香耗津、苦寒化燥之品,则非燥病所宜。甘凉滋润药物易于助湿滞气,脾虚便溏或素体湿盛者忌用。

二、轻宣外燥

杏苏散

【方源】《温病条辨》

【组成】苏叶(9g)杏仁(9g)桔梗(6g)枳壳(6g)前胡(9g)半夏(9g)茯苓(9g)陈皮(6g)甘草(3g)生姜(3片)大枣(3枚)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清燥救肺汤

【方源】《医门法律》

【组成】桑叶三钱(9g)石膏二钱五分(8g)甘草一钱(3g)人参七分(2g)胡麻仁一钱(3g)真阿胶八分(3g)麦门冬一钱二分(4g)杏仁七分(2g)枇杷叶一片(3g)

【用法】水煎,频频热服。

【功用】清燥润肺,养阴益气。

【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胸满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三、滋阴润燥

麦门冬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麦门冬七升(42g)半夏一升(6g)人参三两(9g)甘草二两(6g)粳米三合(3g)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主治】

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配伍意义】本方证由肺胃阴亏,虚火上炎,气机逆上所致。治宜润肺益胃,降逆下气。方中重用麦门冬甘寒清润,入肺胃两经,养阴生津,滋液润燥,以清虚热,为君药。臣以人参益气生津。佐以甘草、粳米、大枣益胃气,养胃阴,中气充盛,则津液自能上归于肺。肺胃气逆,故又佐以少量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虽属辛温之性,但与大量麦门冬配伍则其燥被制,且麦门冬得半夏则滋而不腻,相反相成。其中甘草并能润肺利咽,调和诸药,以为使。药仅六味,主从有序,润降得宜,生胃阴而润肺燥,下逆气而止浊唾,亦为补土生金,虚则补母之法。

百合固金汤

【方源】《慎斋遗书》

【组成】生地熟地当归身各三钱(各9g)麦冬(9g)百合(12g)贝母白芍桔梗(各6g)甘草玄参(各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滋养肺肾,止咳化痰。

【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头晕目眩,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配伍意义】本方证由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方中生地、熟地滋阴补肾,凉血止血,共为君药。百合、麦冬、贝母养阴润肺,化痰止咳,同为臣药。玄参养阴凉血降火,当归、白芍养血益阴,桔梗祛痰止咳,均为佐药。甘草和中调药,并合桔梗利咽,用为使药。

养阴清肺汤

【方源】《重楼玉钥》

【组成】大生地二钱(6g)麦冬一钱二分(9g)生甘草五分(3g)元参钱半(9g)贝母八分(5g)丹皮八分(5g)薄荷五分(3g)炒白芍八分(5g)

【用法】水煎服。一般日服1剂,重证可日服2剂。

【功用】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相关资讯
医考会员培训注册
医学教育网网上辅导保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