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主管中药师方剂学辅导-祛湿剂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6-03-01 07:02
主管中药师方剂学辅导-祛湿剂一、详细解释1.祛湿剂的适用范围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

主管中药师方剂学辅导-祛湿剂

一、详细解释

1.祛湿剂的适用范围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祛湿剂。本类方剂组成是以“湿淫所胜,……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素问·至真要大论》为理论依据,属于“八法”中的“消法”。

祛湿剂用治水湿病证。湿为阴邪,其来源有内外之分。外湿者,每因居处湿地,或冒雨涉水,感受湿邪所致。症见恶寒微热,头胀身重,肢体烦疼,肌肤浮肿,多为肌表为病。内湿者,每因恣食生冷,过饮酒酪,湿困脾胃,中阳不振所致。症见脘痞腹满,呕恶泄痢,黄疸淋浊,足跗浮肿,多属脏腑为病。

2.祛湿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肌表与脏腑,表里相关。表湿甚者可以内传脏腑,内湿重者亦可外溢肌肤。病情又有寒化、热化、属虚、属实、挟风、挟暑等复杂变化。故治湿之法,当结合部位、虚实寒热、兼夹等因素。

(2)湿邪最易阻滞气机,故多配伍理气之品;祛湿剂多由芳化苦燥之品组成,易耗伤阴津,放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虚,以及孕妇应慎用。

二、燥湿和胃

平胃散

【方源】《简要济众方》

【组成】苍术四两(120g)厚朴三两(90g)陈橘皮二两(60g)甘草炙,一两(30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4~6g,姜枣煎汤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暖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配伍意义】本方是治疗湿滞脾胃证的主方。方中重用苍术燥湿运脾,为君药;配伍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为臣药;陈皮理气化滞,使气化则湿亦化,为佐药;甘草和中调药,为使药。煎加生姜、大枣以调和脾胃。

藿香正气散

【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一两(30g)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各二两(各60g)藿香三两(90g)甘草炙,二两半(75g)

【用法】散剂,每服9g,生姜、大枣煎汤送服;或作汤剂,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三、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茵陈六两(18g)栀子十四枚(12g)大黄二两(6g)

【用法】水煎服医|学教育网整理。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身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配伍意义】本方为治疗湿热黄疸的第一要方。方中重用茵陈清利湿热退黄,是为君药;配伍栀子通利三焦,导湿热下行,是为臣药;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是为佐药。

八正散

【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木通滑石车前子瞿麦萹蓄山栀大黄炙甘草各一斤(各500g)

【用法】散剂,每服6~l0g,灯心煎汤送服;汤剂,加灯心,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配伍意义】本方为治疗热淋的常用方,其证由湿热下注膀胱所致。方中木通苦寒,滑石甘寒,均善清热利水通淋,为君药。车前子、瞿麦、篇蓄利水通淋,清利湿热为臣药。佐以山栀清利三焦湿热;大黄荡涤邪热使之从大便而去。使以甘草和药缓急。加灯心煎服,以导热下行。

三仁汤

【方源】《温病条辨》

【组成】杏仁五钱(15g)飞滑石六钱(18g)白通草二钱(6g)白蔻仁二钱(6g)竹叶二钱(6g)厚朴二钱(6g)生薏苡仁六钱(18g)半夏五钱(15g)

【用法】水煎服医|学教育网整理。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配伍意义】本方是湿温初起,湿重热轻之证的常用方。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薏苡仁渗利湿热而健脾。三仁合用,共为君药。配伍滑石、通草、竹叶加强利湿清热之功,是为臣药。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痞是为佐药。诸药相合,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

相关资讯
医考会员培训注册
医学教育网网上辅导保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