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应激时机体的机能变化-主管药师考试辅导(2)

http://www.ykbg.net/ 来源:原创 2015-01-31 20:19
4.全身性酸中毒某些严重的应激特别是在伴有休克时,往往发生全身性酸中毒。全身性酸中毒也可使胃粘膜上细胞内的HCO3-减少,从而使细胞内中和H+的能力

4.全身性酸中毒某些严重的应激特别是在伴有休克时,往往发生全身性酸中毒。全身性酸中毒也可使胃粘膜上细胞内的HCO3-减少,从而使细胞内中和H+的能力降低而有助于溃疡的发生。

5.β-内啡肽 前文已经提到,应激时血浆β-内啡肽显著增多。最近的一些研究提示,β-内啡肽可能作为一种“损害因子”而引起应激性溃疡。如果事先给予阿片受体拮抗药纳络酮,就可以预防大鼠发生应激性溃疡。

6.胆汁酸和溶血卵磷脂 这是十二指肠内的两种“损害性因素”。胆汁酸来自肝,溶血卵磷脂则是胰腺分泌的酶作用于卵磷脂而形成。生理情况下,通过十二指肠至胃的反流,可有少量胆汁酸和溶血卵磷脂进入胃腔,但由于“保护性因素”占优势,故不能对胃粘膜造成损害。在严重应激特别是伴有休克时,这种十二指肠至胃的反流加强,同时又因缺血等原因使“保护性因素”削弱。因而这两种“损害性因素”既可直接损害胃粘膜。又可因为能使粘膜的通透性增高而导致H+反流的进一步加强,从而使粘膜的损害更严重。有的作者特别提到,胆汁酸和溶血卵磷脂使胃粘膜通透性增高从而促进H+反流的作用,在动物实验中已经得到很好的证实,但在人类则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三、凝血和纤溶的变化

应激时,有暂时性的血液凝固性升高。外伤后数小时内,病人凝血时间和血凝块溶解时间都缩短。血液凝固性升高和纤溶活性升高的机制,有以下三方面:

1.应激时因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可使血小板的聚集性增强。

2.应激时血浆中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三者均增多,从而使血液凝固性升高。

3.应激时纤溶活性升高是由于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增多,该激活物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内。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剌激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

应激时凝血和纤溶的变化是严重创伤或感染时易于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因素之一。然而,应激时血液凝固性的增高也不乏有利的一面,因为它可以促进组织损伤时的止血。

四、泌尿机能的变化

应激时,泌尿机能的主要变化是尿少,尿比重升高、水和钠排出减少。这些变化的机制有以下三方面。

1.应激时交感神经兴奋,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增强,肾入球小动脉明显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2.应激时醛固酮分泌增多,肾小管钠、水重吸收增加,钠水排出减少,尿钠浓度降低。

3.应激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使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高,水的重吸收增加,故尿量少而比重升高。

肾泌尿功能变化的防御意义在于减少水钠的排出,有利于维持循环血量。但肾缺血所致是肾泌尿功能障碍,却可导致内环境的紊乱。

泌尿机能的这些变化,实际上相当于休克早期所伴有的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如果不及时抢救休克,将发展成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参阅肾脏病理生理学)。

五、免疫功能的变化

表现为免疫功能的减弱,这是CG分泌增加的结果,与生长激素、盐皮质激素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GC对免疫反应的许多环节都有影响,主要是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阻碍淋巴细胞DNA合成有丝分裂,破坏淋巴细胞,使外周淋巴细胞数减少,并损伤浆细胞,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此外,GC还能抑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升高,抑制胶原纤维和毛细血管的增生,抑制中性粒细胞向炎症灶游出。这些作用就使炎症反应受到抑制。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