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综合征(hypothalamus syndrome)(2)
病变累及下丘脑外侧,腹外侧核(摄食中枢)时有厌食、体重下降、皮肤萎缩、毛发脱落、肌肉软弱、怕冷、心跳缓慢、基础代谢率降低等。当病变同时损害垂体时则出现垂体性恶病变,又称西蒙兹病(Simmonds“disease),临床表现及体征的识别为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三)发热和体温过低病变在下丘脑前部或后部时,可出现体温改变,体温变化表现如下:①低热:一般在37.5℃左右,②体温过低:体温可降到36℃以下,③高热:可呈弛张型或不规则型,一天内体温多变,但高热时肢体冰冷,躯干温暖,有些病人甚至心率与呼吸可保持正常,高热时对一般退热药无效。桥脑或中脑的病变,有时亦可表现为高热。
(四)性功能障碍性欲减退,月经失调,闭经不育,阳萎,性早熟,以及发育延迟等表现。此种障碍可能因下丘脑垂体纤维受损影响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释放,或下丘脑脊髓纤维受损影响调节脊髓各中枢活动,而改变性功能活动。
(五)尿崩症病变损害视上核、室旁核或视上核-垂体束,均可引起尿崩症。表现多饮、多尿,每日排尿量在5~6L以上,甚至多达10L以上。
(六)精神障碍当后腹外核及视前区有病变时常可产生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过度兴奋,哭笑无常,定向力障碍,幻觉及激怒等症。
(七)其他头痛是常见症状,病人又常可出现多汗或汗闭,手足发绀,括约肌功能障碍、下丘脑性癫痫。当腹内侧部视交叉受损时可伴有视力减退、视野缺损或偏盲。血压忽高忽低,瞳孔散大、缩小或两侧不等。累及下丘脑前方及下行至延髓中的植物神经纤维时,可引起胃和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或出血等表现。
其中以多饮多尿,嗜睡及肥胖等最多见,头痛与视力减退虽也常见,但并非下丘脑综合征的特异性表现,而可能与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的脑膜刺激、颅内压增高及视神经交叉等受压有关。
检查检验
一、X线头颅平片可示蝶鞍扩大,鞍背、后床突吸收或破坏,鞍区发病机理性钙化等表现,必要时进一步作蝶鞍薄分层片、脑血管造影、头颅CT或头颅核磁共振检查,以显示颅内病变部位和性质。
二、脑脊液检查除颅内占位病变有颅压增高、炎症有白细胞升高外,一般均属正常。
三、脑电图检查可见14次/秒的单向正相棘波弥漫性常,阵发性发放,左右交替的高波幅放电可有助于诊断。
四、行垂体靶腺内分泌功能测定,以期了解性腺、甲状腺和肾上腺皮质功能情况。
诊断鉴别引起下丘脑综合征的病因很多,临床症状在不同的病人中可十分不同,有时诊断比较困难,必须详问病史,联系下丘脑的生理,结合各种检查所得,综合分析后作出诊断。除诊断本症外,尚须进一步查明病因。
下丘脑-垂体功能减退的病例,可作:①TRH与LRH兴奋试验,以观察试验前后TSH或LH、FSH的反应变化。如病变在垂体前叶,则对TRH或LRH不起反应:如病变在下丘脑,则可出现延迟反应。但对一次兴奋试验无反应者,不能立即除外下丘脑病变的可能性(因垂体的惰性关系),而有必要再作试验。②胰岛素耐量试验,通过低血糖反应,以刺激垂体ACTH与GH的释放,观察试验前后ACTH与GH的反应变化。
对下丘脑-垂体功能亢进的病例,为确诊病变在下丘脑,可测定血中下丘脑释放激素的浓度。
治疗
(一)病因治疗对肿瘤可采取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对炎症则选用适当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由药物引起者则应立即停用有关药物。精神因素引起者需进行精神治疗。
(二)特殊治疗对尿崩症的治疗见尿崩症节。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者,则应根据靶腺受累的程度,予以补充替代治疗。有溢乳者可用溴隐亭2.5~7.5mg/日,或L-多巴1~2gm/日。
(三)对症治疗发热者可用氯丙嗪、地西泮(安定)或苯巴比妥(鲁米那),中药(至宝丹等)以及物理降温。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