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简述
1型糖尿病主要指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而导致内生胰岛素或C肽绝对缺乏,临床上易出现酮症酸中毒。
按病因和致病机制分为自身免疫性和特发性两类,前者因自身免疫因素导致β胰岛细胞毁坏,胰岛素绝对不足;后者原因至今不明。
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包括了以前所称IDDM,即1型或青少年发病糖尿病,本型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发生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损伤而引起。自身免疫反应的标志是:胰岛细胞表面抗体(ICAs)、胰岛索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和IA-2β)。此外还发现羧基肽酶H抗体、胰岛素原抗体、葡萄糖转运体抗体等。这种类型的糖尿病与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有很强的关系,即具有多基因遗传易感性。在第6号染色体短臂人类HLA某些位点如88、B15、B19、CW3、DW3、DR3和DR4与糖尿病有关。环境因素可诱发糖尿病的发生,主要因素有病毒感染、化学物质和食品成分等。有证据表明:某些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流感病毒的反复感染可诱导具遗传易感性个体的胰岛β细胞出现原来没有的MHCⅡ类抗原表达,启动自身免疫反应;并促使原有的MHCⅠ类抗原密度增加,加强自身免疫反应过程中细胞毒T细胞对自身靶细胞的攻击作用,最终导致靶细胞破坏。此外病毒抗原与胰岛β细胞抗原具有分子结构同源性可引起交叉性自身免疫反应(风疹病毒蛋白与胰岛β细胞52KD蛋白),食物某些蛋白成分也因与自身抗体分子同源,通过分子模拟效应激发自身免疫反应(牛乳白蛋白与胰岛细胞抗体)等。在这种类型,β细胞破坏的程度和速度个体差异很大,有些破坏迅速(主要为婴儿和儿童),有些缓慢(主要为成人)。
1型糖尿病多发于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按病程特点分为急性发病和成年进展缓慢性发病。许多此类患者最终需依靠胰岛素治疗才能生存,至疾病后期,胰岛素严重分泌不足,血浆C肽水平很低,甚至测不出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