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殖吸虫疾病的病因
并殖吸虫疾病的病因:
并殖吸虫的种类较多,国内以卫氏并殖吸虫和四川并殖吸虫为主要致病虫种。并殖吸虫成虫雌雄同体,生殖器官并列为其特征而得名。卫氏并殖吸虫的虫体肥厚,背部隆起,腹部扁平,成虫有口、腹吸吸盘,主要寄生在肺部、活体为红褐色,死后灰白色。人及其他哺乳动物是终宿主。该虫有二倍体及三倍体两种染色体类型。三倍体虫能在人体内成熟并产卵,二倍体则不适宜于人体金声。四川并殖吸虫虫体狭长,前宽后狭,两段尖,口、腹吸盘距离近来,在人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其终宿主是犬、猫和果子狸等。
并殖吸虫成虫主要寄生在肺部、虫卵随终宿主的痰或粪便排出体外,入水后在适宜环境下经3—4周,发育成毛蚴。毛蚴侵入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体内,进行无性繁殖,经2—3个月发育成为尾蚴,尾蚴自螺体逸出(医学网搜集整理)。钻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喇咕和沼虾等体内,形成囊蚴。人吞食生的或为数熟的含囊蚴的蟹类而受感染。本病患者和凡嫩排出肺吸虫虫卵的病兽(虎、豹、狐、狼),病畜(犬、猫、猪)等均为传染源,但四川并殖吸虫在人体内寄生后不能发育为成虫排卵,因此患者不是传染源。
人吞食囊蚴后,经过消化液作用,蚴虫在小肠脱囊而出,穿过肠壁进入腹腔,上行经膈肌、胸腔进入肺部,形成脓肿或囊肿,发育为成虫而产卵,最后病灶纤维化,形成疤痕。在移行过程中也可异位寄生于皮下、肝、脑、脊髓、眼眶等组织和器官。四川并殖吸虫侵入人体后大多停留在幼虫状态,肺部病变较轻,但多到处游窜,造成局部或全身性幼虫移行症。
并殖吸虫病分布光流行于亚、非、拉和南美洲,以亚洲多家,我国分布于23个省、市、自治区。浙江、安徽之东北各省以卫氏并殖吸虫为主。四川、江西、陕西、云南等十余省均发生四川并殖吸虫,该虫在国外尚未见报道,是我国目前的人兽共患以兽为主的致病虫种。人食入生的、未煮熟的含有并殖吸虫囊蚴的蟹类、喇咕和沼虾等,或引用含囊蚴的污水而感染。1999年河南省西峡县14岁以下小儿干率为32.23%,2002年湖北竹溪县中小学生感染率19.95%,2002年华东地区肺吸虫学术研讨会报道目前城市并殖吸虫病有增加趋势。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