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胆石症治疗
急性发作期宜先非手术治疗,待症状控制后,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酌情选用合理治疗方法,如病情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应及时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疗法
1.适应证:(1)初次发作的青年患者;(2)经非手术治疗症状迅速缓解者;(3)临床症状不典型者;(4)发病已逾三天,无紧急手术指征,且在非手术治疗下症状有消退者。
2.针刺、中医中药治疗:已有报道对急性胆道疾病治愈率达88.2%。主要取穴为胆囊穴、阳陵泉、期门、足三里,辅以肝俞、胆俞。重者加用中药,通过辩证施治,采用舒肝理气、利胆止痛,或清热利湿、通里攻下(常用药:柴胡、黄芩、半夏、木香、玉金、木通、桅子、菌陈、大黄等)。通过治疗,多数病例症状得到缓解。慢性患者取中药治疗尤为适宜,但胆道排石汤或猪蹄加耳针等排石疗法对结石性胆囊炎效果差,且可引起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缩窄性乳头炎等,故不宜推广使作,对胆管结石者排石治疗效果肯定,常用胆道排石汤(主药为金钱草30g、广木香9g、枳壳9g、黄芩9g、大黄6g;再随症加减:高热、黄疸、中毒症状重者,加菌陈、柴胡、双花、桅子、地丁等;胸闷、腹痛、腹胀严重者加芍药、川栋、元胡、厚朴等;纳差者选用陈皮、砂仁、鸡内金、焦山楂、神曲、炒麦芽等;如恶心呕吐加生姜、半夏、竹茹;腹痛剧烈加芒硝等)。一般每日一剂,分二次服。如施“总攻”疗法可隔日一次,每周2~3次,4~6次为一疗程,酌情进行4~6疗程。其原理是:先服胆道排石汤,使胆汁分泌增加,再注射吗啡或新期的明,使Oddi括约肌收缩(所谓关门),造成胆汁贮留、胆道内压升高,40分钟后给予硝酸异戊酯、硫酸镁、加针刺、电针、电极板等治疗,使Oddi括约肌开放(开门),胆囊收缩,大量胆汁排出,同时胆管内结石亦随之排出。此法适应于:①胆总管内直径小于1cm结石;②肝胆管“泥沙”样结石;③肝内广泛小结石,手术无法清除或经清除部分梗阻结石,仍有残余结石者;④症状轻,无严重并发症的较大结石;⑤手术前后排出小块结石,减轻胆道炎症,以利手术和防止复发结石;⑥有其他严重疾病,不适于手术治疗者,但对主要胆管狭窄或狭窄近端结石,则不宜采用。非手术治疗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如病情恶化、中毒休克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3.常用的非手术疗法包括卧床休息、禁饮食或低脂饮食、输液,必要时输血,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应用广谱抗生素、尤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的抗生素和抗厌氧菌的药物(如灭滴灵等),最宜按照细菌培养结果适当用药。腹胀者应予以胃肠减压。适时应用解痉止痛与镇静剂:胆绞痛者宜同时应用杜冷丁和阿托品,两药合用效果好,由于吗啡能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故属禁忌,其他药如亚硝酸异戊酯、硝酸甘油和33%硫酸镁等均有松弛括约肌作用,亦可先用。必要时在加强抗生素的情况下,使用激素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应激能力。如有休克应加强抗休克的治疗,如吸氧、维持血容量、及时使用升压药物等。经上述治疗,多能缓解,待渡过急性期后4~6周,再行胆道确定性手术。如此可使患者免受再次手术痛苦。
4.对慢性病例的治疗可用利胆剂,如去氢胆酸、胆酸钠、消炎利胆片、利胆素、胆乐等,同时注意饮食调节,多能控制发作。文献报导:采用去氧鹅胆酸(CDCA)、熊脱氧胆酸(UDCA)行溶石治疗,可使部分胆囊结石缩小或消失,但用药时间长(一般需半年~1.5年),大量应用能损害肝脏,停药后结石又可复发,故对合适病例可试用。
5.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D)对胆管严重梗阻者或化脓性胆管炎者,可行PTD术,以引流胆道、降低胆道压力、控制感染、减少死亡率、赢得手术时间等。
6.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PT)适应于直径<3cm的胆总管结石,乳头狭窄经ERCP证实伴有胆总管扩张、淤胆等。术后可自行排石、或以取石器械取出结石,同时可在胆总管内放置长引流管、行胆一鼻引流。
7.体外震波碎石对胆囊结石效果差,虽可碎石,但不一定能排净,仍有复发结石可能,况且有一定并发症、价格昂贵。胆管内结石可以试用。
(二)手术治疗
1.适应症急性期如出现明显全身中毒症状、腹膜刺激征、黄疸加深者应紧急手术。对病史长、反复发作、胆道已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如结石性胆囊炎、较大的胆总管结石及原发性胆管结石、有较重症状的肝内对石、复发性胆管结石伴有胆(肝)总管明显扩张者及胆道感染合并有Oddi括约肌狭窄等,在急性症状控制后行择期手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