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临床类型
根据感染肺结核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将肺结核分为5个类型:
1.原发型肺结核(Ⅰ型)
为结核菌初次感染在肺内的病变,多见于儿童。原发感染是在机体既无变态反应又无获得性免疫力的情况下发生的。感染的部位多位于上叶底部、中叶或下叶上部,炎症病灶常由淋巴管传播至肺门淋巴结而致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部的结核性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统称为原发综合征。原发型肺结核临床症状多较轻,多数于数周后好转。如病变恶化,肺部原发病灶范围扩大,偶可液化形成空洞和支气管播散。淋巴结结核破溃到血管,可引起血行播散,X线检查:原发综合征可见哑铃状影像。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
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常由原发型肺结核发展而来,但也可继发于肺内或肺外结核。
(1)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常由于大量结核杆菌突然入血所致。多发生在儿童原发性肺结核之后,常伴结核性脑膜炎。起病急骤,中毒症状显著,常有高热、盗汗、呼吸困难等症状。X线胸片检查可见两肺均匀散布的粟粒状阴影。早期病灶透视时往往看不清,易于漏诊。
(2)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人体免疫力较高,少量结核杆菌分批经血行入肺所致。一般起病较缓,中毒症状轻。X线检查可见两肺上中肺野有对称分布散在性大小不等、密布不一、分布不均、新老不一的点片状阴影。
3.浸润型肺结核(Ⅲ型)
多见于成人,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肺结核。多为内源性感染,即原发感染经血行播散至肺潜伏下来的结核菌;外源性感染或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灶直接浸润的则少见。病灶多位于锁骨下或肺尖。临床表现及体征的识别随病灶性质、范围及人体反应性不同而异。X线检查可见大小不等的片状、絮状、边缘模糊的阴影。病灶可液化,坏死,形成空洞和支气管播散。在机体免疫力极度低下,变态反应异常增高,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肺部时,肺内迅速形成大面积的渗出性病变并发生干酪坏死,称干酪性肺炎,临床毒性症状明显,X线表现为大片密度增高的浓密阴影,在短期内可以溶解,形成透亮区,称为蚕蚀空洞。干酪样坏死灶周围形成纤维包膜,或与空洞相通的支气管发生阻塞,则干酪样物质可脱水凝集成球状,直径超过2cm称结核球。
4.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Ⅳ型)
多系浸润型肺结核发展恶化的结果。病程长,病情的好转与恶化,空洞的形成与纤维修补交替出现,病灶广泛纤维化。此类病人经常大量排菌,为社会的重要传染源。临床病情好转时可仍有咳嗽、咳痰或咯血;恶化时,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呼吸困难加重。可并发支气管扩张、肺源性心脏病,最终出现肺、心功能衰竭。X线检查可见一侧或两侧有单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周围有广泛的纤维条索及新旧不同的播散病灶,肺门上提,肺纹呈垂柳状样改变,常有胸膜粘连、增厚,气管、纵隔向病侧移位,未累及的肺往往有代偿性肺气肿。
5.结核性胸膜炎(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