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掌握用药“火候”,防止药物蓄积(2)

http://www.ykbg.net/ 来源:原创 2015-01-15 16:27
除了肝肾疾病的患者之外,一些特殊人群,因生理特点原因,也容易造成药物体内蓄积。例如,胎儿的肝脏尚未发育成熟,缺乏催化葡萄糖醛酸形成的酶类

除了肝肾疾病的患者之外,一些特殊人群,因生理特点原因,也容易造成药物体内蓄积。例如,胎儿的肝脏尚未发育成熟,缺乏催化葡萄糖醛酸形成的酶类,所以胎儿肝脏葡萄糖醛化作用很弱,对药物的解毒功能不足,而且胎儿肾小球滤过面积和肾小管容积相对不足,肾小管的排泄功能也不成熟,许多药物在胎儿体内排泄较慢,容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孕妇在使用药物时应特别注意。婴幼儿的脏腑功能不健全,对药物作用的敏感性高,药物的代谢速度慢,肾脏的排泄功能较差,容易造成蓄积。老年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退化,药物代谢速度慢,血中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降低。使游离的药物浓度增加,不断蓄积超过安全剂量,引发中毒。如苯妥英钠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老年人比45岁以下的人低26%,若按正常规剂量进行服用,容易引起药物蓄积中毒。

有些药物自身的特点,半衰期长,在体内代谢缓慢。而应用该类治疗慢性病的一些药物一般需要长期服用,由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需要~定的时间,而服用量不改变,长期使用后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逐渐增加,超出安全剂量,导致人体中毒。如含有士的宁成分的药物,其在体内的消除速度较慢,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多种疾病时需长期服用,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在体内的蓄积而出现中毒症状。

现代一些控速剂型,例如缓释片、控释片,长效注射剂等等,该类剂型利用现代制剂工艺,使到药物缓慢释放,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减少用药的次数,方便患者服用,但是,患者在服用这些剂型时,没要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服用,自行增加用量或增加用药次数,这样长期使用,造成药物蓄积,容易引起药物蓄积中毒。

有些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也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清除速率等等,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也可使药物蓄积,甚至产生中毒症状。例如,有些药物联用时可竞争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不同的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因此当2种或2种以上的药物联合使用时,结合率较强的药物就会将另外的药物置换出来,使其在血中游离的浓度增加,可导致药物的浓度在血液中蓄积而出现意外。如水合氯醛、依他尼酸、吲哚美辛、阿司匹林、保泰松、氯贝丁酯等均为较强血浆蛋白结合能力,当与这些药物联合应用时,特别是口服降糖药、口服抗凝药、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就应谨慎小心,如不注意,可致意外。有些药物具有较强的抑制肝药酶活性的作用,可使其他药物的代谢受阻,消除减慢,血药浓度蓄积而高于正常,药效增强,同时也有引起中毒的危险。如氯霉素与双香豆素合用时,由于氯霉素是较强的抑制肝药酶的活性,导致双香豆素的代谢受阻,从而引起出血的不良反应。还有如氯丙嗪、西咪替丁、环丙沙星、普萘洛尔、维拉帕米、保泰松等药物,均具有较强的药酶抑制作用。

预防药物蓄积中毒,应该在应用代谢较慢的药物时,当应用到一定量后即应停止给药或给以较小的维持量。这类药物,由于容易引起蓄积中毒,故尽量避免用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时做好血药浓度检测,并规定一定的连续给药次数或一定时间作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如需重复给药,则应充分考虑是否需要停药一定时期以后再开始下一个疗程。针对婴幼儿和老年人,从小剂量开始,尽量减短用药疗程,减少用药的品种。

若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针对不同的症状和中毒药物的特性,迅速采取对症治疗,或加速药物排出等急救措施,条件允许或必要时可进行血液透析,将不良反应造成的后果降到最低。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