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口外弓推磨牙向后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5-12-31 11:11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是口腔临床常见疾病,其表现为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合深覆盖,影响患者口腔功能和美观,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是口腔临床常见疾病,其表现为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合深覆盖,影响患者口腔功能和美观,前突的切牙也容易受外伤折断。由于成因机制和年龄不同,对该病的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大体分为拔牙和不拔牙矫治。“口外弓推磨牙向后”就是采取不拔牙矫治此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首先要严格适应征,其次按照一定的矫治程序。

材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临床治疗的替牙晚期或恒牙初期,生长发育高峰前或高峰期10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6例,最大13岁,最小10岁,平均年龄11.25岁。磨牙关系为远中或远中尖对尖,前牙深覆合深覆盖,上下颌牙列有散在间隙或轻度拥挤:上颌第二磨牙未萌出。

方法

分两期矫治。第一期口外弓牵引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每侧300—400克,每天戴10—12小时,上颌第一磨牙逐渐远中移动,当磨牙关系改变为中性或中性偏近中时,开始第二期矫治。为防止复发最好过矫正,上磨牙推到中性偏近中。有些需要下颌导向前的,磨牙推到中性关系即可;有些不需要下颌导向前的上磨牙可推到近中关系(医考必过网搜集整理)。

第二期戴用方丝弓矫治器,上下牙列排齐整平,集中上颌间隙内收上前牙,减小覆盖及矫正上前牙唇向倾斜,下颌轻度后缩患者配合II类牵引,直至达到前牙覆合、覆盖正常。在进行第二期矫治时继续戴口外弓保持3-5个月时间。

疗程

平均疗程12.2个月;其中第一期推磨牙向后平均5.3个月,第二期方丝弓矫治器治疗平均6.9个月。

摄片统计分析

分别拍摄治疗前(A)、第一期口外弓推磨牙治疗后(B)、第二期方丝弓矫治器治疗后(C)三次头颅侧位定位片,描图定点进行牙齿、颌骨及软组织的12项测量及统计分析。

结果与分析

治疗结果显示,口外弓推磨牙向后矫治安氏II类Ⅰ分类错合,颌骨、牙齿及软组织都发生了变化,使牙、颌、面部达到协调美观。表1为治疗前后各测量项目测量值的标准差及t检验。

颌骨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矢状向。上颌骨在治疗前与第二期治疗后的比较有显著变化,SNA减小,说明口外弓长期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颌骨生长;SNB有增大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说明口外弓对下颌骨无作用,但在整个矫治过程中,使下颌正常生长。从结果看ANB在第一期矫治结束后及第二期矫治结束后都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说明口外力长期使用可使ANB减小,同时第二期方丝弓矫治器治疗时继续戴口外弓保持一段时间,并适当应用II类牵引,既对上牙弓进行保持也促进下颌向前生长,因此ANB在第一及第二期治疗中均减小,使Ⅱ类骨型得以矫正。下颌平面角虽有增大的趋势,体现了下颌骨的正常生长,但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口外弓推磨牙向后对垂直向上无明显作用。但高角病例慎用此法,以防造成腭平面—下颌平面的角度增大,下颌须时针旋转,下颌后荡,加重Ⅱ类错合矢状向不调。

牙齿的变化

通过第一期口外弓推磨牙向后矫治,在模型上测量,以下颌第一磨牙颊沟为基准,上颌第一恒磨牙平均向后移动3.55mm(最大5.8mm,最小2.6mm),这与国外学者类似。

上中切牙唇向倾斜度明显减小,前牙覆盖减小,有统计学意义;第二期方丝弓矫治器治疗时,整平Spee氏曲线及Ⅱ类牵引,使下切牙轻度唇倾,因而下中切牙唇向倾斜度增大,有统计学意义,前牙覆合覆盖减小至正常。

软组织变化

随着Ⅱ类骨型的矫正,上中切牙唇倾度的减小,前牙覆盖的减小,L—N—P.B‘Li’—H在第一和第二期都有显著改变,Ⅱ类软组织面形唇形得以改善,过深的颏唇沟消失。

讨论

矫治的主要机理

本研究表明,应用口外弓推磨牙向后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必须与固定方丝弓技术结合才能达到牙齿、颌骨、面形都协调的良好矫治结果。第一期主要通过口外弓抑制上颌骨发育,促使下颌正常生长;推磨牙后移,既调整磨牙关系,又为上牙弓减小覆盖开辟间隙。在口外力的作用下,上前牙唇倾度也随之减小,有轻度内收作用;第二期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集中上颌间隙内收前牙,进一步减小覆盖:并整平下颌Spee氏曲线,Spee氏曲线的整平,既可减小前牙覆合又可减小前牙覆盖,同时适当配合Ⅱ类牵引,矫正轻度下颌后缩,直至前后牙合关系正常。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