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体征的识别?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体征的识别: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1. 可能病因和发病机制:
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心肌需血量猛增或冠脉血供锐减,使心肌缺血达1小时,即可发生心梗。
2. 临床表现及体征的识别:
(1) 先兆表现: 不少病人在起病前数日至数周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等前驱症状。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程度较重,时间较长,硝酸甘油疗效较差,诱发因素不明显。
(2) 症状和体征: ① 疼痛,为最早出现、最突出的症状。其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多无明显诱因,且程度更剧烈,常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烧灼感,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日,服硝酸甘油无效。② 心律失常,见于大部分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尤以24小时内多发。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频发的、成对出现的、多源性或呈Ron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常为心室颤动的先兆。下壁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③ 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日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④ 心源性休克,多发生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⑤ 胃肠道症状。⑥ 发热,体温可升高至38℃左右,持续约1周。⑦ 体检,心率多增快,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可闻及奔马律。除极早期血压可增高外,几乎都有病人均有血压降低。
3. 辅助检查① 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为宽而深的Q波、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T波倒置。动态演变为ST段抬高在数日到2周内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倒置加深呈冠状T,此后逐渐变浅、平坦,部分可直立;Q波大多永久存在。② 心肌坏死标记物及血清心肌酶,肌红蛋白最早增高,特异性不强;肌钙蛋白I、T是具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指标;CK的同工酶CKMB诊断特异性最高。③ 其他,白细胞计数可增至(10~20)×109/L;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增快。
4. 治疗要点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尽早开始溶栓和介入治疗,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并发症,防止猝死。具体措施: ① 急性期进行心电监护。② 解除疼痛。③ 心肌再灌注。④ 处理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⑤ 其他,给予促进心肌代谢药、极化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