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分析和对策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6-01-03 07:34
通过分析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改进相应管理流程,采取相关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或杜绝相关安全隐患,

通过分析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改进相应管理流程,采取相关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或杜绝相关安全隐患,确保手术治疗及护理的安全。

1、手术室安全隐患制度不健全。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旧的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添加。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清点单的填写标准等。

人员管理不到位。实习学生控制不严,参观人员过多,手术医生串科学习,一名护士巡回多台手术。

体位不当造成意外伤害。体位安置不当影响患者循环、呼吸,约束带过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受压,衬垫不当导致褥疮发生。

患者或手术部位出现差误。手术部位术前无标识或无腕带鉴别要点。接患者入室时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或因患者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

器械准备不足或性能不良造成意外。手术器械准备不足或器械性能不良,术中再次准备延长手术时间,手术器械核对和管理不规范导致器械敷料等残留体内。

设备管理使用不当。设备性能掌握不好,增加手术风险。接送车固定不稳,滑落患者造成意外。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准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凝器电极固定不牢,造成脱落或污染。一次性电刀极板多次使用造成皮肤灼伤。

不认真履职。交接班不认真或术中不坚守岗位。

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标识不清导致误用。手术患者护送不当,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脱落。术后患者x线片、CT片等贵重物品遗失,给日后医疗纠纷埋下了一根导火线。

2、防范对策和措施加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科内不定期组织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学习,并结合实际工作中易发生的实例问题进行讲解、分析,从而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强化护士责任心。

抓好落实各项制度和规程,如消毒隔离制度,接送患者制度,安全核查制度,清点制度等,勤练无菌操作技术。

加强手术室人员管理。手术室中人员的活动可使大量细菌与空气中的尘埃悬浮于空气中,造成消毒后的空气污染。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室内人员的数量和活动。一般40m的房间安排参观人员2名,手术人员及参观者进入手术间后迅速到指定位置,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禁实习医生串科学习。合理安排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到一人负责一台手术。

合理安置体位:为全麻插管俯卧位患者翻身、头颈、胸腰部及下肢与脊柱同步移动,保持功能位,避免脊髓损伤。俯卧位手术时手术膜平整覆盖患者前额至鼻尖处,减轻头托对面部损伤。侧卧位手术时固定,避免约束过紧导致股骨头移位,造成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在摆放俯卧位时可采用马蹄形头托(凝胶垫),预防面部压伤,摆放截石位时以小腿腓肠肌承重,避免神经损伤。若固定膝部,则缝制套筒状约束带,不可缠绕膝部,以免腓总神经损伤。双上肢处于功能位,防止过度牵拉、过分外展,避免损伤血管、神经、肌肉(医考必过网搜集整理)。

对压疮高危患者应在术前做好防护措施,即在压疮高危部位粘贴减压贴效果好。

加强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的核查。术前做到三确、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三确即正确的患者,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方式。六查即接患者时查(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前用药及过敏性情况),患者手术问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查,关闭体腔前后查。

十二对即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问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等。四到位即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

加强仪器设备、手术器械的管理n.手术室护士随时检查仪器的附件是否齐全,螺丝是否松动,掌握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某些大手术及术中需要变换体位时,巡回护士要及时查看负极板位置有无改变,防止触电、灼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使用一次性负极板。使用空气止血带时巡回护士要严格记录使用时间并及时提醒手术者定时放松止血带,以免造成患者肢体的功能障碍或损伤。洗手护士上台前应将手术所需器械、物品准备齐全,保证器械性能良好,力求避免临时增加器械,术中传递器械按无菌技术进行。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原则上用高压蒸汽灭菌。此外,护士长要定期督促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设专人管理,避免因设备使用不当或故障引起医疗事故。电凝器不能直接与患者皮肤相接触,也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以免造成电灼伤。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