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详细解释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本世纪前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标志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对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作用与功能、服务模式、护理专业人员素质和能力及其工作范畴等诸多方面产生着影响。
(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断增长
1、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生活方式、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并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慢性病患病率为123.3‰,根据慢性病患病率推算,2003年全国慢性病患病总人数为1.6亿,这对疾病预防和患病者长期治疗、护理和康复等工作提出诸多要求。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已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老龄人口慢性病患病率为538.8‰,因此,老年人群因伤病活动受限、卧床以及失能的人数和持续的时间不断增加,这将大大增加老年护理和与老年有关的慢性疾病护理的需求量。
2、医学模式的转变
现代医学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医学网搜集整理),一方面向分子水平和更深层次发展,另一方面扩展至人与社会、环境的系统层次,应用生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的疾病与健康,使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理工作要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整体观念出发,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护理需要。
3、医学科学和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实施,干细胞研究与应用的巨大进展,纳米技术、计算机和数码技术、光学纤维技术等大量高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医学领域,大大促进了医学科学和诊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护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认识和期望不断提高,要求得到更好的健康服务以获得较高水平的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促使护理服务向高质量、多元化、人性化方向发展。
(三)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护理领域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这对我国的护理教育、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服务模式产生较大的影响,使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因此,加强护理行业的法制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以适应入世后技术、服务、人才市场相互开放过程中管理方面的需要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