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间综合征护理-外科主任护师
骨筋膜间综合征病人的护理措施是外科主任护师考试涉及的知识点,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
1.松解所有外同定物:将患肢放平,尽量减少患肢活动,严禁按摩、热敷、烘烤,必要时冷敷。
2.观察患肢疼痛的性质:创伤后肢体持续性烧灼状剧烈疼痛,并传向远端,且进行性加重,为PACS最早期症状。疼痛与损伤程度不成比例,是骨筋膜间区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早期重要表现。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觉纤维出现症状最早。至晚期神经功能丧失后,肢体疼痛消失并非病情缓解。
3.观察患肢肿胀情况:PACS病人肢体严重肿胀,坚硬无弹性,皮肤常起水泡。肌肉坚硬如束条,严重者肌肉呈圆筒状僵硬。有人指出肌肉广泛紧张与坚硬是PACS早期的重要特征,而肢体失去弹性呈圆筒状僵硬为晚期肌肉变性坏死的必然特征。
4.观察患肢感觉情况:皮肢感觉异常足PACS病人继剧烈疼痛之后出现的又一早期症状,病人常有蚁走感、麻木感。临床上常因患肢疼痛剧烈而忽视皮肤感觉消失、过敏或麻木,故凡怀疑PACS者,应全面检查受累肢体的深浅感觉。
5.压痛及牵扯痛:明显压痛是PACS的重要特点。受累肢体可呈广泛性压痛,肌腹处明显压痛及挤压痛是筋膜间区内缺血的重要体征。患者常惧怕搬动与挤压患肢。
被动牵扯痛不仅是PACS发病的早期征象,而且也是PACS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常随受累间区的不同,被动牵扯伸肌和屈肌时出现十分敏感而广泛的剧烈疼痛,有时可有放射性剧痛,以至患者拒绝被动伸屈足趾或手指。
6.观察患肢皮肤颜色:PACS病人早期肢体末端潮红,皮温稍高;继而皮肤光亮菲薄,进一步发展则呈暗红色或紫暗色,皮肤温度降低,有时可出现大理石样花斑纹,最后皮肤呈败革样改变。
7.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受累肢体末端早期微血管充盈基本正常,但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后期肢体末端可呈苍白或紫绀,微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动脉搏动消失,但无脉不是PACS的绝对指征,部分伤员的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可能始终良好,这是因为肢体的某一间区受累后,其他间区情况良好或受累轻微,由于交通支的存在而使动脉搏动良好。
8.观察患肢功能:PACS病人常因受累间区内神经纤维和肌肉缺血,患肢早期可有肌力减退和功能障碍;晚期则发生肌肉坏死、纤维样变而出现手足畸形。
9.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PACS病人早期可有体温升高,脉搏加快,因大量血浆和体液渗出,机体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可出现低血压或体克,晚期肌肉坏死毒素吸收,病人可出现发热和心力衰竭症状。
10.监测肾功能:观察尿量、颜色、密度,检测血钾、尿素氮、非蛋白氮、二氧化碳结合力,警惕肾功能衰竭。
11.正确使用脱水剂:20%甘露醇250ml要求30min内必须输完,隔2h重复1次注意观察脱水剂的疗效,早期PACS使用脱水剂后,部分病人症状缓解,而多数病人症状不减轻,有的反而加重,故在使用脱水剂期间,应严密观察患肢症状有无改善,以免影响手术时机。
12.术后观察:筋膜间区切开减张术后应继续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温度、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感觉及运动情况,及时换药,保证伤口敷料的有效吸附,同时应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防止出现继发性血管损伤和伤口感染,后期应观察全身营养状况及功能锻炼是否能按要求进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