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HIV病原学和发病机理

http://www.ykbg.net/ 来源:原创 2015-01-15 16:41
HIV病原学和发病机理:HIV病原学和发病机理艾滋病病毒(HIV)是单链RNA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科,慢病毒

HIV病原学和发病机理:

HIV病原学和发病机理艾滋病病毒(HIV)是单链RNA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科,慢病毒(lentivirus)亚科,HIV分为HIV-1型和HIV-2型,世界各地的AIDS主要由HIV-1型引起,HIV-2型在西非洲呈地方性流行。

HIV呈20面体立体对称球形颗粒,表面有刺突状结构的糖蛋白,直径约为100nm,分为包膜与核心两部分,包膜以脂质双层结构为框架,GP41蛋白横跨类脂双层,GP41外端连接GP120,包膜下有一层基质蛋白P17,附着脂质双层膜的内层,起稳定作用。病毒的核心呈锥形,核衣壳由核心蛋白P24组成,和其它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一样为二倍体基因,核心内有两条相同的单链RNA链,由氢键将两个RNA分子连接成70sRNA,重要的蛋白质有逆转录酶(P66/51)和整合酶(P34)。

HIV基因组又称HIV RNA,由约9200个碱基组成,其RNA中含有gag、env 和pol三种结构蛋白的基因以及6种调控基因 〔tat, vif, vpr, vpu (在HIV-2型为vpx), nef, rev〕|搜集整理。

gag基因编码先编码一个55KD的前体蛋白(P55)然后在蛋白酶作用下裂解形成衣壳蛋白(CA)P24和基质蛋白P17,P24形成病毒蛋白的锥体核。pol基因一部分与gag重叠,表达融合蛋白P160,然后水解成3个片段,从5‘到3’分别是P11,P66/51和P32,P11是蛋白水解酶,从前体裂解后获得活性,是蛋白酶抑制剂的抗病毒位点,P66/51是逆转录酶,具有逆转酶、核糖核酸酶H、DNA多聚酶活性,P32是整合酶。env基因编码包膜糖蛋白,先编码一个88KD的蛋白,经糖基化后分子量增至160KD,即包膜糖蛋白的前体gp160,该前体蛋白在蛋白酶作用下,裂解成gp120和gp41.P24、GP120、GP41及P55是HIV免疫学诊断的主要检测抗原。

调控基因编码辅助蛋白,调节病毒蛋白合成和复制。tat等6个基因被称为调控基因,分别表达6种蛋白质,对病毒复制起调控作用,只有nef起负调节作用,其它均有促进病毒复制的作用,tat(transactivator)反式激活因子, rev(regulator of virion proteins)毒粒蛋白表达调节因子, nef(negative regulatory factor)负调控因子,vpr,病毒r蛋白, vpu,病毒u蛋白, vif(virion infectivity factor)病毒感染因子。

HIV-1的生活周期,如图3所示,HIV的生活周期包括粘附、脱衣壳、逆转录、环化、整合、转录、翻译、核心颗粒装配及最后装配和出芽等步骤。HIV-1复制过程包括粘附与穿入、逆转录、整合、转录、翻译、装配与芽生。

粘附与穿入:HIV侵入步骤,HIV的env蛋白GP120和细胞表面CD4受体结合,结果导致V3-loo和V1/V2 区构象改变,暴露原GP120隐藏的区域,称为桥层(bridging sheet),该区与辅助受体相互作用,通常为CCR5或CXCR4,辅助受体结合最终触发膜构象改变,并导致膜融合,脱去包膜和核衣壳,病毒核酸侵入细胞内。

病毒复制:病毒RNA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形成线状的双链DNA,环化成闭合的双链DNA,后者被转运到细胞核,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形成前病毒,转录的病毒mRNA翻译病毒蛋白和转录病毒RNA,翻译的病毒蛋白经蛋白酶切割,包膜蛋白在内质网糖基化,形成GP120、GP41、P24等蛋白,病毒基因组、逆转录酶结构及调节蛋白以及包膜蛋白包装形成完整的病毒颗粒。

因为HIV-1前病毒共价地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中,故在宿主基因中稳定存在,并可复制传入子代细胞DNA中。整合的前病毒可以长期结合于宿主细胞基因中,并可以长期潜伏下来,或者病毒复制,产生大量的子代病毒。

通过性途径传播,HIV 最先感染人的树突状细胞(DC),HIV和树突状细胞的DC-SIGN结合, DC-SIGN是四聚体膜蛋白,末端有植物血凝素连接区,HIV通过细胞膜DC-SIGN糖链相互作用和DC-SIGN结合,带有HIV的树突状细胞,在淋巴结内感染表达CD4和辅助受体的单核巨噬细胞,称为顺式感染 (infection in cis),也可以通过DC将HIV提呈给邻近表达CD4和辅助受体的CD4+T细胞,则称为反式感染 (infection in trans)。

细胞嗜性和辅助受体: HIV特点是选择性与CD4分子结合,有高度的亲嗜性。除CD4+的T淋巴细胞外,已知一些其它细胞亦能表达CD4,并能复制HIV-1.这些细胞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组织的巨噬细胞,皮肤的郎罕氏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的小神经胶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病毒穿入细胞,不仅需要CD4受体,还需要第二受体的帮助,通常是趋化因子受体,如CCR5、CXCR4这种受体称辅助受体,在巨噬细胞表面的辅助受体为CCR5,在CD4+T细胞表面的辅助受体为CXCR4,CCR5△32纯合子突变,导致CCR5△32缺失,缺失宿主可不感染HIV,CCR5△32杂合子缺失,可使病程进展缓慢。根据辅助受体的不同(CCR5、CXCR4),病毒分为R5和X4毒株,病毒新感染人体以R5株为主,复制速度慢,病毒量少,称低/慢型,感染一段时间后,病毒转化为X4株为主,复制速度快,病毒量多,称快/高型,快/高型病毒为合胞体诱导株(SI,病毒培养产生细胞融合),低/慢性病毒为非合胞体诱导株(NSI)。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